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谁教胜景列湖滨,
眼熟风光与我亲。
若使双堤成十字,
出山便是涌金门。
白话文翻译:
谁让这美丽的风景排列在湖边呢?
我对这熟悉的风光感到亲切。
如果把双堤想象成十字,
那么出山之后便是涌金门。
注释:
字词注释:
- 胜景:美丽的景色。
- 列:排列、安置。
- 湖滨:湖边。
- 眼熟:看起来熟悉。
- 双堤:指湖边的两条堤岸。
- 十字:形容交错的样子。
- 涌金门:杭州西湖著名的景点,意为“金光闪烁的门”。
典故解析: 涌金门是西湖的一个著名景点,周围风光旖旎,历史悠久。诗中提到的“双堤”,是指西湖的堤岸,诗人借此表达对西湖美景的熟悉和喜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魏新河,现代诗人,作品多描写自然风光和人文情怀。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善于用简练的语言表达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现代社会,反映了作者对西湖自然风光的热爱和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西湖作为文化名胜,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人文情感。
诗歌鉴赏:
《西湖竹枝 其三十三》是一首描绘西湖美景的诗,诗中通过生动的描写,展现了西湖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情怀。第一句“谁教胜景列湖滨”以疑问开头,吸引读者的注意,表现出诗人对美景的赞叹和惊奇。随后的“眼熟风光与我亲”,则表达了与自然亲密的关系,仿佛大自然的美景与自己密不可分。最后两句通过假设的方式展现了诗人对湖边景观的想象和热爱,具体描绘了双堤的形状,如果将其想象为十字,那么涌金门便是出山后迎接的美丽风景,这种想象不仅增强了诗的画面感,也增添了对美景的期待和向往。
整首诗语言简练,但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西湖的情感和对自然美的赞美。诗中不仅有对景色的描绘,更有对生活的感悟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体现了现代诗人在古典文化传承中的创新与发展。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谁教胜景列湖滨:谁让这美丽的风景排列在湖边呢?开篇提出问题,表达诗人对美景的惊叹。
- 眼熟风光与我亲:这熟悉的风光让我倍感亲切,展现了诗人与自然之间的情感联系。
- 若使双堤成十字:假如把湖边的堤岸想象成十字,表现了一种想象的乐趣和创造力。
- 出山便是涌金门:出山后就是涌金门,形成了一个美丽的场景,表达了对未来美景的期待。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双堤比作十字,增强了想象力。
- 疑问句:引发读者思考,增加了诗的趣味。
- 对仗:诗中上下句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以及与自然亲密无间的情感,展现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胜景:象征着自然的美好与和谐。
- 湖滨:代表了诗人与自然的直接接触。
- 双堤:象征着人类智慧与自然的结合。
- 涌金门:象征着名胜的文化积淀与历史传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涌金门”指的是哪个地方?
A) 西湖
B) 太湖
C) 颐和园
D) 桂林 -
“谁教胜景列湖滨”的意思是:
A) 谁让湖边有美丽的风景
B) 谁让湖水变得清澈
C) 谁让山更高
D) 谁让风景不再美丽 -
诗人对双堤的比喻是为了:
A) 描述湖的深度
B) 展示湖的宽广
C) 强调景色的交错
D) 表达对水的思考
答案:
- A
- A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望岳》
- 白居易的《忆江南》
- 李白的《庐山谣》
诗词对比: 对比魏新河的《西湖竹枝 其三十三》和白居易的《忆江南》,两者都描绘了自然美景,但魏新河的诗更加注重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而白居易则更注重对景色的细腻描写和情感的流露。两者在意境和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展现了不同的诗风和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