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 花朝》
时间: 2025-01-12 00:01:2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绿拥螺鬟,青描燕尾。
天涯芳信垂杨里。
二分春色到花朝,一分先自随流水。
阑曲堪凭,楼高休倚。
东风怕到销魂地。
莫言对酒便忘愁,千杯难泼愁如海。
白话文翻译:
绿意环绕着螺髻,青色描绘着燕尾裙。
在天涯的垂杨树下,寄托着芳信。
春色到了花朝节,分成了两份,一份早已随流水而去。
倚靠着栏杆,楼高不宜久留。
东风怕是会来到销魂的地方。
不要说对着美酒就能忘却烦愁,千杯也难以泼去愁如海的心情。
注释:
- 绿拥螺鬟:绿意环绕,形容女子的发髻如螺旋,色彩鲜明。
- 青描燕尾:青色的衣裙,像燕子的尾巴,形容衣着轻盈。
- 芳信:指美好的信件或消息。
- 花朝:指花朝节,春天的节日,通常指春天花开的美好时节。
- 随流水:随水流而去,形容时间的流逝。
- 阑曲堪凭:栏杆曲折,适合倚靠。
- 东风:春风,象征春天的到来。
- 销魂地:形容让人心神不宁的地方。
- 千杯难泼愁如海:即使喝再多酒,也难以消除心中如海般的忧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唐蕴贞(约1623—约1692),字子华,号青巢,晚明至清初的诗人,擅长诗词,尤其以情感细腻、意境深远著称。其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情,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变革之时,诗人以花朝为题材,表达对春天的向往与对生命流逝的感慨,反映了他对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的思考。
诗歌鉴赏:
《踏莎行 花朝》是唐蕴贞的一首描写春天的词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全词以“绿拥螺鬟,青描燕尾”开篇,形象地描绘了春天的气息,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出春天的生机与活力。第二句提到的“芳信”,则寄托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体现了美好的期盼。
进入词的中段,诗人将春色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相结合,提出“二分春色到花朝,一分先自随流水”,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美好瞬间的难以留存,表现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接着,诗人通过“阑曲堪凭,楼高休倚”,提醒自己不应过于依赖外物,需保持内心的独立与清醒。
最后,诗人以“千杯难泼愁如海”作为结尾,强调了内心烦忧的深重,尽管借酒消愁也难以逃避内心的痛苦,表现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与感慨。这首词不仅展现了春天的美丽,更深入探讨了人情与时光的哲理,展示了唐蕴贞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思维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绿拥螺鬟,青描燕尾:通过鲜明的色彩描绘女性的美丽,暗示春天的生机。
- 天涯芳信垂杨里:表达了对远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期待。
- 二分春色到花朝,一分先自随流水:反映了时光的流逝和春天的来临,感叹美好事物的短暂。
- 阑曲堪凭,楼高休倚:提醒自己不要过于依赖外物,要保持内心的独立。
- 东风怕到销魂地:春风带来的美好同时也暗含着心灵的困扰。
- 莫言对酒便忘愁,千杯难泼愁如海:强调了内心愁苦的深重,借酒消愁并不能解决问题。
修辞手法:
- 拟人:将春风人性化,表现出它的力量。
- 对仗:如“阑曲堪凭”和“楼高休倚”,增强了诗词的韵律感。
- 比喻:将愁苦比作海洋,形象生动,表现出愁苦的深重。
主题思想: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春天的赞美与对人生短暂的感慨,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同时也反映了对内心忧愁的思考,表现出诗人深邃的哲理思考和情感的细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绿:象征春天的生机与希望。
- 螺鬟:代表女子的美丽与青春。
- 燕尾:象征轻盈、灵动,传达春天的气息。
- 流水:象征时间的流逝与无常。
- 东风:代表春天的到来与温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词中“绿拥螺鬟”中的“绿”指代什么?
- A. 春天的生机
- B. 青草
- C. 大海
-
“千杯难泼愁如海”的意思是:
- A. 酒能解忧
- B. 烦恼无法通过饮酒消除
- C. 饮酒是快乐的
-
诗中提到的“花朝”是指什么?
- A. 春天的节日
- B. 夏天的节日
- C. 秋天的节日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 《月下独酌》 李白
诗词对比: 《踏莎行 花朝》与《春江花月夜》均描绘了春天的美景,但前者更侧重于内心情感的波动,而后者则是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与人生哲理的思考。两者均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感慨,体现了古代诗人对生命的深刻理解。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唐蕴贞生平与作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