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
时间: 2025-01-26 07:40:1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踏莎行
作者: 欧阳珣〔宋代〕
雁字成行,角声悲送。
无端又作长安梦。
青衫小帽这回来,
安仁两鬓秋霜重。
孤馆灯残,小楼钟动。
马蹄踏破前村冻。
平生牵系为浮名,
名垂万古知何用。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大雁排成行,哀伤的角声送别。
无缘无故又做起了长安的梦。
青衫小帽重新回到这里,
安仁的两鬓已是秋霜沉重。
寂寞的小屋灯光昏暗,小楼的钟声响动。
马蹄踏破了前村的冰冻。
一生所牵挂的只是那些浮华名声,
留名千古又有什么用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雁字成行:指大雁排成字母“人”形飞行,象征离别。
- 角声:指号角或角笛的声音,常用作送别的音乐。
- 长安梦:长安是古都,梦见长安象征对往昔的怀念。
- 青衫小帽:指文人或书生的穿着,表现身份。
- 安仁:可能指安仁这个地名或人名,表达人生的变化。
- 秋霜重:形容年岁增长,白发渐多。
- 孤馆灯残:形容寂寞的环境,灯光微弱。
- 马蹄踏破前村冻:马蹄踩在冰冻的村道上,描绘冬日的景象。
- 浮名:指虚名、名声,强调其无用。
典故解析:
- 长安:古代中国的都城,象征繁华与荣耀。
- 浮名:反映了古代士人对名利的看法,认为浮华的名声没有实际价值。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欧阳珣,字子瑛,号桂洲,北宋时期的词人,生于徽州,擅长词作,风格清新流畅,常抒发个人情感及对社会的感悟。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晚年,诗人经历了人生的沉浮,面对名利的虚无,产生了对往事的感慨与对现实的反思。诗中表现了对人生意义的思考,抒发了对浮名的淡然态度。
诗歌鉴赏
《踏莎行》以其细腻的情感和深刻的哲理引人深思。诗的开头描述了大雁的行列与送别的号角,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唤起了离别的情绪。接着,诗人无意中做了长安梦,暗示着对往昔的怀恋与追忆。青衫小帽的回归,似乎是对自己身份的反思,然而伴随着的是“秋霜重”的感慨,表达了时光流逝带来的苍老与无奈。
孤馆的灯光昏暗,小楼的钟声显得格外清晰,孤独感愈发突出。马蹄踏破前村的冰冻,描绘了冬日的萧瑟与生命的脆弱,似乎在暗示着人生的无常。最后,诗人以“浮名”作为总结,质问名声的真正意义,表达了一种对名利的淡漠和对真我价值的思考。这种对人生的深刻反思,使得整首诗既有个人情感的抒发,又蕴含了哲学的思考,令人回味无穷。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雁字成行,角声悲送:描绘凄凉的送别场景,暗示离别情感。
- 无端又作长安梦:无缘无故地怀念繁华的长安,表现对往事的追忆。
- 青衫小帽这回来:暗示身份的回归,但感慨已非当年。
- 安仁两鬓秋霜重:表现岁月流逝,白发渐生的无奈。
- 孤馆灯残,小楼钟动:孤独的环境,强调内心的寂寞感。
- 马蹄踏破前村冻:描绘冬日景象,象征人生的脆弱。
- 平生牵系为浮名:一生追求的名声其实是虚无的。
- 名垂万古知何用:质问名声的价值,表达对名利的淡然态度。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浮名”比喻虚荣的名声,表达对名利的看法。
- 拟人:如“灯残”与“钟动”,赋予非生物以情感。
- 对仗:如“孤馆灯残,小楼钟动”,增强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对人生、名利的深刻反思,表达了对浮华名声的淡然与无奈,强调了内心的孤寂与对真实自我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雁:象征离别与思念。
- 角声:送别的哀愁。
- 长安:繁华与梦想。
- 青衫小帽:文人身份的象征。
- 秋霜:岁月的流逝与无奈。
- 孤馆:孤独的生活与内心的寂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雁字成行”意指什么? A. 大雁飞行
B. 离别的哀愁
C. 迎接的欢声
D. 无关的梦境 -
诗人对“浮名”的态度是?
A. 追求
B. 淡然
C. 尊重
D. 无奈 -
“秋霜重”描述的是哪种情感?
A. 喜悦
B. 无奈
C. 希望
D. 幸福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表达对往昔的怀念与情感的细腻。
- 辛弃疾《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探讨名利与人生的主题。
诗词对比:
- 欧阳珣与李白:李白的豪放与欧阳珣的清婉形成鲜明对比,但两者均表达了对人生与名利的思考。
- 辛弃疾与欧阳珣:辛弃疾的豪情与欧阳珣的淡然,展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与人生观。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代文学通论》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唐宋诗词选》
以上内容旨在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踏莎行》这首诗的丰富内涵和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