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 其三 落花》

时间: 2025-01-11 21:57:31

狼藉金铺,飘零玉溆。

蔫红皱白随风舞。

残枝袅袅怨斜阳,玉环飞燕俱尘土。

蝶泥馀香,莺辞荒圃。

画桥客散濛濛雨。

美人睡起正凭栏,娇波凝瞩愁无语。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狼藉金铺,飘零玉溆。蔫红皱白随风舞。残枝袅袅怨斜阳,玉环飞燕俱尘土。蝶泥馀香,莺辞荒圃。画桥客散濛濛雨。美人睡起正凭栏,娇波凝瞩愁无语。

白话文翻译

落花满地,像金子铺成的地面,飘落的花瓣如玉般湿润。蔫萎的红花和皱白的花瓣在风中轻舞。残枝在斜阳下轻轻摇曳,像是在怨恨着什么,玉环和飞燕都沦为尘土。蝴蝶沾染了残余的香气,黄莺告别了荒芜的园圃。画桥上的客人散去,细雨如烟。美人刚刚醒来,倚靠在栏杆上,娇羞的目光凝视着,愁苦无语。

注释

  • 狼藉:形容花瓣满地,杂乱无序。
  • 金铺:形容花瓣如金子般闪耀。
  • 玉溆:比喻花瓣如玉一般的湿润。
  • 蔫红皱白:指花瓣的颜色褪去,显得枯萎。
  • 袅袅:轻柔地摇动。
  • 怨斜阳:指残枝在夕阳下愁苦,似乎在诉说怨恨。
  • 玉环飞燕:比喻美丽的事物被时间冲淡,化为尘埃。
  • 蝶泥馀香:蝴蝶沾染的香气只是残留的。
  • 莺辞荒圃:黄莺离开荒凉的园圃,充满凄凉感。
  • 娇波凝瞩:形容美人目光凝视,神态娇羞。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董俞,清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优美的语言著称。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景物和人情世态,常表达对生活的感慨和对美的追求。

创作背景

《踏莎行 其三 落花》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繁荣并存的时期,诗人对自然的描写充满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失去美好的惋惜之情。

诗歌鉴赏

《踏莎行 其三 落花》通过细腻的描写,勾勒出一幅春日落花的景象,充满了凄美的情感。诗的开头“狼藉金铺,飘零玉溆”,描绘了落花满地的场景,金色的花瓣和湿润的玉色相映成趣,展现了自然美的同时,也传达出一种失落感。随着诗歌的展开,诗人把焦点转向了残枝和斜阳之间的怨恨,象征着美好事物的消逝。

“蝶泥馀香,莺辞荒圃”则暗含着生命的短暂和变迁,蝴蝶和黄莺的离去,象征着春天的结束与生命的无常。最后一联提到美人醒来,凝视外景,愁苦无语,恰如诗人对逝去春光的惋惜,既是对美的向往,也是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整首诗在形式上采用了对仗和押韵,使得语言更加优美流畅,情感也愈加深沉,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狼藉金铺,飘零玉溆:描写满地的花瓣,金色与玉色的对比,象征着美与短暂。
  • 蔫红皱白随风舞:花瓣的枯萎与无力,映射着时间的无情。
  • 残枝袅袅怨斜阳:残枝在夕阳下轻轻摇曳,似乎在诉说对美好时光的怨恨。
  • 玉环飞燕俱尘土:美丽的事物最终归于尘土,表达了对美好的失落。
  • 蝶泥馀香,莺辞荒圃:蝴蝶和黄莺的离去,象征着生命的无常和变迁。
  • 画桥客散濛濛雨:细雨中的画桥与散去的客人,增添了凄凉的气氛。
  • 美人睡起正凭栏,娇波凝瞩愁无语:美人的无言凝视,反映了对美好事物的惋惜。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花瓣比作金铺和玉溆,增强视觉冲击力。
  • 拟人:残枝“怨斜阳”,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
  • 对仗:如“蝶泥馀香,莺辞荒圃”,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落花、残枝和美人的描写,表达了对春天美好事物的怀念与惋惜,反映了生命的无常与美的短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落花:象征着美好事物的逝去。
  • 残枝:代表着生命的衰败。
  • 斜阳:暗示时间的流逝与无情。
  • 美人:象征着人间的美好与情感的深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狼藉金铺”指的是什么? A. 花瓣满地
    B. 金色的地面
    C. 秋天的落叶

  2. “蝶泥馀香”中,蝴蝶象征着什么? A. 美好
    B. 生命的短暂
    C. 伤感

  3. 诗中美人“娇波凝瞩愁无语”,她的情感是什么? A. 快乐
    B. 愁苦
    C. 疲惫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春晓》孟浩然
  • 《无题》李商隐

诗词对比

  • 《静夜思》与《踏莎行 其三 落花》均表达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但前者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孤独与思乡,后者则更多描绘了自然之美与生命的无常。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