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过瑞香庵作》

时间: 2025-02-04 15:29:01

夜深扪绝顶,童子旋开扉。

问客来何暮,云僧去未归。

山空闻瀑泻,林黑见萤飞。

此境惟予爱,他人到想稀。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夜深扪绝顶,童子旋开扉。
问客来何暮,云僧去未归。
山空闻瀑泻,林黑见萤飞。
此境惟予爱,他人到想稀。

白话文翻译

夜深了,我轻轻摸索着山顶,
小童子旋即打开了门。
我问客人何时到达,
那云游的僧人至今未归。
山中空寂,只听见瀑布的水声,
林中漆黑,只有萤火虫在飞舞。
这样的环境,唯有我喜欢,
别人到这里想必很少。

注释

  • :摸索,触摸。
  • 绝顶:指山顶。
  • 童子:小孩,这里指寺庙的小僧侣。
  • 云僧:指云游的和尚,常常在外修行。
  • 瀑泻:瀑布奔流而下的样子。
  • :萤火虫,夜间发光的小虫子。
  • 此境惟予爱:这个环境只有我喜欢。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字梦阮,号月溪,南宋时期的诗人、书法家,晚号天啸老人。他以豪放激昂的诗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著称,作品涵盖诗、文、词,尤其在词方面有较高的成就。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夜晚,诗人身处瑞香庵,表达了他对山中寂静夜景的喜爱。诗中描绘的山林景象和清幽的环境,反映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以及与世隔绝的宁静心情。

诗歌鉴赏

《夜过瑞香庵作》是刘克庄的一首典雅而富有情趣的山水诗。整首诗通过对夜晚环境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孤独的思考。诗的开头“夜深扪绝顶”,传达出一种探寻和探索的精神,仿佛在揭示夜晚的神秘。接着,童子开门,象征着诗人进入了一个静谧而清新的世界,打破了夜的寂寞。问客来何暮,诗人以问句引入,既是对他人到来的期待,也暗示了他对孤独的感受。

“山空闻瀑泻,林黑见萤飞”,此句通过对声音与光影的结合,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生动的氛围。瀑布的声音带来自然的律动,而萤火虫的闪烁则为黑暗的环境增添了几分生机。诗的结尾“此境惟予爱,他人到想稀”,表达了诗人对这一境地的独特情感,唯有他对此情此景情有独钟。通过这些描绘,诗人不仅展现了自然的美丽,更反映了他内心的孤寂与宁静,表现了对自然的向往和对世俗纷扰的逃避。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夜深扪绝顶:夜色深沉,诗人摸索着走向山顶,暗示他在追寻某种更高的境界。
    • 童子旋开扉:小僧打开了门,表示与世隔绝的环境被打破,带来一丝温暖。
    • 问客来何暮:诗人询问来客的到达时间,带有一丝期待和对话的意味。
    • 云僧去未归:云游的和尚未归,暗示了诗人对过往和孤独的思索。
    • 山空闻瀑泻:山中寂静,唯有瀑布声回响,表现出寂静之美。
    • 林黑见萤飞:黑暗中闪烁的萤火虫,象征希望与生命的存在。
    • 此境惟予爱:诗人对此地情有独钟,表现出对自然的向往与珍惜。
    • 他人到想稀:他人很少光临此地,反映出诗人对孤独的接受与享受。
  • 修辞手法

    • 使用了拟人、比喻等手法,营造出宁静而富有生机的自然景象。
    • 通过“闻瀑泻”与“见萤飞”的对比,展现了夜间的音与光的和谐。
  • 主题思想

    • 诗歌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孤独的享受,反映了他对世俗的淡泊与对静谧生活的追求。

意象分析

  • 夜深:象征着静谧与内心的思索。
  • 童子:代表纯真与世俗的隔绝。
  • 云僧:象征着自由与追寻的精神。
  • 瀑泻:自然的力量与美感。
  • 萤飞:生命的希望与光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在哪个时间段创作了这首诗? A. 白天
    B. 夜晚
    C. 黄昏
    D. 清晨

  2. “山空闻瀑泻”中的“瀑泻”意指什么? A. 瀑布的声音
    B. 瀑布的景象
    C. 瀑布的水流
    D. 瀑布的颜色

  3. 诗中提到的“云僧”指的是: A. 常驻寺庙的和尚
    B. 游走四方的和尚
    C. 年轻的和尚
    D. 孤独的和尚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李白《夜泊牛津》

诗词对比

  • 比较刘克庄的《夜过瑞香庵作》和王维的《鹿柴》,两者都描绘了自然的宁静,但刘克庄更强调个人的孤独与独特的情感体验,而王维则更多地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两首诗都展现了诗人对山水的热爱,但情感基调略有不同,前者更为孤寂,后者则显得更加平和。

参考资料

  • 《宋诗选》:包含刘克庄及其他宋代诗人的作品。
  • 《古诗词鉴赏》:关于古代诗词的赏析与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