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起十首》

时间: 2025-02-04 15:35:54

薄有桑麻在北溪,辎车悬了驾鸡栖。

专房安得莫愁妾,同穴除非法喜妻。

羢挂屋梁聊藉草,萤穿窗隙胜然藜。

谢公虚下闻筝泪,输与刘伶醉似泥。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薄有桑麻在北溪,辎车悬了驾鸡栖。
专房安得莫愁妾,同穴除非法喜妻。
羢挂屋梁聊藉草,萤穿窗隙胜然藜。
谢公虚下闻筝泪,输与刘伶醉似泥。

白话文翻译:

北溪边薄薄地长着一些桑树和麻,辎车停下了,鸡在栖息。
我怎能在这专房里不愁无妾?同穴之中,除非是法喜的妻子。
屋梁上挂着羢草,聊以遮蔽,窗隙中萤火虫飞来飞去,似乎比藜草还要美好。
谢公在空中弹琴,听得泪水如雨,输给刘伶的醉意,如同泥泞。

注释:

  • 薄有:仅有,微薄的意思。
  • 辎车:古代运输的车,装载货物的车子。
  • 莫愁妾:指没有愁苦的妾侍。
  • 羢挂:羢草,是一种草本植物,这里用作遮蔽的材料。
  • :指萤火虫,是夏夜的象征。
  • 谢公:指谢安,东晋名士,擅长弹琴。
  • 刘伶:指刘伶,东汉末年著名的酒徒,常与醉酒联系在一起。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克庄,字梦得,号志白,宋代著名诗人。生于福建,官至礼部尚书,精通诗文,风格多变,以豪放和细腻见长。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刘克庄生病期间,表现了诗人在病榻之上对生活的感悟与思考,反映了他对人生、情感的独特理解。

诗歌鉴赏:

《病起十首》是刘克庄在病中所作,诗中洋溢着一种哀愁与哲思。开篇以北溪的桑麻描绘出一幅宁静的乡村图,辎车停息,鸡栖于旁,展现出生活的闲适与恬淡。但随之而来的却是对“莫愁妾”的无奈,表达了诗人对孤独与愁苦的深刻体会。
诗中通过羢草和萤火虫的意象,进一步深化了“静”与“动”的对比,羢草的遮蔽与萤火虫的轻舞,暗示着诗人对生命的思考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谢公的琴声与刘伶的醉意,勾勒出一种无法言喻的情感,既有对名士的敬仰,也有对自我处境的无奈。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邃的情感,展现出诗人在病痛中对人生的感悟,流露出对自由、爱情以及生命的渴望与思索。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联描绘了生活的场景,展现出一种宁静乡村的氛围。
  • 第二联则转向个人情感,表达了对伴侣的渴望与对孤独的感伤。
  • 第三联通过羢草与萤虫的对比,展现了对生活细节的敏感与思考。
  • 最后两句则将情感与历史人物相结合,形成深厚的文化背景。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羢草与萤火虫作对比,象征安逸与思念。
  • 对仗:如“专房安得莫愁妾,同穴除非法喜妻”,增强了语言的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个诗歌表达了诗人对孤独、爱情与人生的深刻体悟,情感基调既有伤感又带着哲思,体现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反思。

意象分析:

  • 桑麻:象征着乡村的安宁与自然。
  • 羢草:象征着生活的遮蔽与安慰。
  • 萤火虫:代表着生命的微光与希望。
  • 谢公与刘伶:代表着历史文化中的情感寄托与个人的醉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北溪”指的是哪个地方?

    • A. 乡村
    • B. 城市
    • C. 海边
    • D. 山顶
  2. “羢挂屋梁聊藉草”中的“羢草”主要用来做什么?

    • A. 装饰
    • B. 遮蔽
    • C. 食物
    • D. 药材
  3. 诗中提到的“谢公”是谁?

    • A. 诗人
    • B. 名士
    • C. 酒徒
    • D. 农夫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同样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慨,但更侧重于历史的沉重与个人的苦痛。
  • 李白的《月下独酌》则表现了对自由与孤独的追求,风格上更为豪放。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