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一作韩喜诗)》

时间: 2025-05-21 00:05:07

方圆不定性空求,东注沧溟早晚休。

高截碧塘长耿耿,

远飞青嶂更悠悠。

潇湘月浸千年色,梦泽烟含万古愁。

别有岭头呜咽处,为君分作断肠流。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水(一作韩喜诗)
作者: 韩溉 〔唐代〕

方圆不定性空求,
东注沧溟早晚休。
高截碧塘长耿耿,
远飞青嶂更悠悠。
潇湘月浸千年色,
梦泽烟含万古愁。
别有岭头呜咽处,
为君分作断肠流。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水的多变和悠长的情感。水无固定形状,随意流动,最终流向东海,直到休息。水从高处流下,穿过青山,显得格外悠然。潇湘的月光洒在水面上,映出千年的风景,梦里的泽水笼罩着万古的忧愁。在特定的山岭,有泪流满面的地方,我愿意把这份悲伤分享给你,化作断肠的流水。

注释

  • 方圆:指水的形状不定。
  • 沧溟:指大海,象征水的归宿。
  • 耿耿:形容水面清澈,光亮如镜。
  • 悠悠:形容水流缓慢,似乎无尽。
  • 潇湘:指湖南地区,水域丰富,山水相依。
  • 梦泽:指梦中的水泽,象征着幻想和忧愁。
  • 呜咽:形容悲伤的哭泣声。
  • 断肠流:形容因思念而生的忧伤,水流象征着心中的泪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韩溉,唐代诗人,作品以描写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为主。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善于将自然元素与人文情感结合,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唐代,正值诗歌繁荣的时期。作者通过描绘水的特性,表达了对自然的感悟和个人内心的情感波动,反映了当时社会对自然的崇尚与人文情怀的融合。

诗歌鉴赏

《水》这首诗通过对水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界的流动与变化,象征着人生的无常与情感的波动。诗的开头提到“方圆不定性空求”,强调水的变幻莫测,仿佛在暗示人生的起伏不定。接着,水流向东海,象征着归宿和休息,这一段描写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与安逸。

“高截碧塘长耿耿,远飞青嶂更悠悠”则通过水的清澈和山的遥远,营造出一种超脱和闲适的意境。潇湘的月光、梦泽的烟雾,则进一步引发了对时间和历史的沉思,千年与万古,似乎在瞬间交错,使得诗人内心的忧愁愈发显得深沉。

最后的两句“别有岭头呜咽处,为君分作断肠流”则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象结合,水流的悲伤象征着思念与离愁,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思念。整首诗在描绘自然景象的同时,深刻地反映了人内心的情感,体现了唐代诗歌的独特魅力和深邃思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方圆不定性空求:水的形状不固定,流动的状态反映出其无形无态的特质。
  2. 东注沧溟早晚休:水流向东海,暗示最终的归属和宁静。
  3. 高截碧塘长耿耿:高处的水塘清澈明亮,展现出自然的美丽。
  4. 远飞青嶂更悠悠:远处的青山和流动的水形成对比,营造出悠然自得的氛围。
  5. 潇湘月浸千年色:潇湘地区的月光映照着水面,形成千年不变的美丽景色。
  6. 梦泽烟含万古愁:梦中水泽的烟雾,寓意着古老的忧愁与思念。
  7. 别有岭头呜咽处:特定的山岭有悲伤的哭泣声,表现了情感的深沉。
  8. 为君分作断肠流:愿意把自己的悲伤化作流水,分享给友人,表达深情厚谊。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水比作无形的情感,富有象征意义。
  • 拟人:水流被赋予情感,表现出人的思念与哀愁。
  • 对仗:每句的结构相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通过水的流动象征人生的无常与情感的波动,同时表达对友人的思念和对自然的感悟,展现了唐代诗歌中对生命的哲学思考与人文关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流动的生命、变化与无常。
  • 青嶂:代表自然的美丽与悠远,暗示人生的旅途。
  • 潇湘:蕴含着文化内涵,象征着情感的寄托。
  • :象征着孤独、思念与永恒。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水》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韩溉
    C. 杜甫

  2. “方圆不定性空求”中的“性”指的是什么? A. 性格
    B. 性质
    C. 性命

  3. 诗中提到的“潇湘”指的是哪个地区? A. 江南
    B. 西北
    C. 东北

答案: 1-B; 2-B; 3-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月下独酌》相比,韩溉的《水》更侧重于自然与情感的结合,而李白则通过月光表现孤独与酒的寄托。两首诗虽然都有对自然的描绘,但情感基调各有不同,前者显得更加豪放,后者则更显细腻与忧愁。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