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陵洞》

时间: 2025-01-11 11:56:26

灵峰七十二巑岏,紫盖芙蓉杳蔼间。

影浸潇湘盘地脉,秀擎翼轸插天关。

真君玉册光千古,赤帝璇宫镇八蛮。

好比吾皇大桩算,万年松在最高山。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灵峰七十二巑岏,紫盖芙蓉杳蔼间。影浸潇湘盘地脉,秀擎翼轸插天关。真君玉册光千古,赤帝璇宫镇八蛮。好比吾皇大桩算,万年松在最高山。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灵峰的壮丽景色,共有七十二座山峰,像紫色的芙蓉花隐藏在云雾之间。山影映照着潇湘大地的脉络,像翅膀一样的秀美高耸入天。真君的玉册照耀着千古,而赤帝的璇宫则镇压着八方蛮夷。就像我们伟大的皇帝的算计,万年松屹立在最高的山峰上。

注释:

  • 灵峰:指灵山,山的名称,常指风景如画的山峰。
  • 巑岏:形容山势险峻、崎岖。
  • 紫盖芙蓉:形容紫色的芙蓉花,意指美丽的自然景色。
  • 影浸潇湘:山的影子映照在潇湘地区,潇湘指的是湘江流域。
  • 秀擎翼轸:意为秀丽的山峰像翅膀一样高耸。
  • 真君玉册:指道教的真君,象征着智慧和权威。
  • 赤帝璇宫:赤帝是古代神话中的神祇,璇宫指的是他的宫殿。
  • 万年松:象征着长寿和坚定不移的精神。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思聪是宋代的一位诗人,其作品多表现出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和对人文历史的思考。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李思聪游历灵峰时,受其壮丽景色的启发,表达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以及对历史和文化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朱陵洞》通过对灵峰自然景色的描绘,展示了诗人对山水的热爱和对历史的思考。诗中以“灵峰七十二巑岏”开篇,便将读者带入一个神秘而又瑰丽的自然世界,七十二座山峰巍峨耸立,形成了独特的风景。接着,诗人通过“紫盖芙蓉杳蔼间”展现出自然的幽美,紫色的芙蓉仿佛在云雾间若隐若现,增加了诗的神秘感。

“影浸潇湘盘地脉”,将山影与潇湘的地脉相结合,显示出大自然的互联性与和谐美。接下来的“秀擎翼轸插天关”更是通过形象的比喻,将山峰与翅膀相提并论,传达出一种高远的气势。

后半部分则转向历史和文化的思考,提到“真君玉册光千古”,暗示着智慧与权威的永恒,而“赤帝璇宫镇八蛮”则体现出对国家安定的期待。最后一句将伟大的皇帝与“万年松”相提并论,象征着长久的统治与坚定的信念。整首诗在描绘自然的同时,融入了对历史与文化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的博大情怀和深远思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灵峰七十二巑岏:描绘了灵峰的巍峨与险峻,给人一种壮丽的视觉感受。
  2. 紫盖芙蓉杳蔼间:用“紫盖”和“杳蔼”表现出花朵的美丽与神秘,增强了诗的美感。
  3. 影浸潇湘盘地脉:展示了山影与大地的联系,表现出自然与人文的交融。
  4. 秀擎翼轸插天关:将山与翅膀比喻,表现出高耸的气势。
  5. 真君玉册光千古:历史的智慧和权威不仅影响当代,也影响后世。
  6. 赤帝璇宫镇八蛮:强调了国家的稳定与安宁。
  7. 好比吾皇大桩算:将皇帝的智慧与自然的坚韧相提并论,展现出一种理想的统治形象。
  8. 万年松在最高山:象征着长久和坚定的精神,反映出对未来的期待。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秀擎翼轸”,将山比作翅膀,生动形象地展现出山的高大与壮丽。
  • 对仗:全诗在结构上对称,字句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赋予其情感与生命,增强了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灵峰的自然景观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历史文化的思考以及对国家未来的期望,体现了一种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充满了对生命、智慧与安宁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灵峰:象征着自然的神秘与力量。
  • 芙蓉:象征着美丽与优雅。
  • 潇湘:代表了中华文化的深厚与底蕴。
  • 真君玉册:象征着智慧与永恒的权威。
  • 万年松:象征着长久的生命力与坚定的精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山峰有多少座? a) 72
    b) 100
    c) 50

  2. “紫盖芙蓉”是指什么? a) 紫色的花
    b) 紫色的山
    c) 紫色的云

  3. 诗中提到的“真君玉册”象征什么? a) 财富
    b) 智慧与权威
    c) 风景

答案

  1. a) 72
  2. a) 紫色的花
  3. b) 智慧与权威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望岳》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杜甫《望岳》:同样描绘山的雄伟,但更多的是表达个人的情感与理想。
  • 王维《山居秋暝》:通过描写自然景色展现隐逸生活的宁静,风格与李思聪的《朱陵洞》有相似之处,但情感基调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词典》
  • 《古诗词基础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