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韶华争肯偎人住》

时间: 2025-01-11 08:56:43

韶华争肯偎人住?

已是滔滔去。

西风无赖过江来,历尽千山万水几时回?

秋声带叶萧萧落,莫响城头角!

浮云遮月不分明,谁挽长江一洗放天青?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韶华争肯偎人住?已是滔滔去。
西风无赖过江来,历尽千山万水几时回?
秋声带叶萧萧落,莫响城头角!
浮云遮月不分明,谁挽长江一洗放天青?

白话文翻译:

青春时光怎么甘心停留在此时此地?它已如滔滔江水般匆匆流去。
无情的西风过江而来,经历了千山万水,不知何时才能归回?
秋声伴着树叶萧萧落下,切莫在城头鸣响!
浮云遮住了明月,无法看清,谁能挽着长江,将这片天洗净放青?

注释:

  • 韶华:指美好的青春时光。
  • 偎人住:依偎在他人身边,不愿离去。
  • 滔滔:形容水势汹涌,流动不息。
  • 西风:指秋天的风,带着凋零的气息。
  • 城头角:指城头的角笛声,象征战斗或警报。
  • 浮云遮月:浮云遮住明月,暗示事物的模糊和不可知。

典故解析:

“长江”常用来象征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诗中提及的长江与西风、秋声等元素共同构成了一幅流动而略显悲凉的秋景图,反映了作者对时间无情流逝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董士锡,清代诗人,擅长描写自然景物与人生感悟,作品常透出哲理和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清代,时代动荡,社会变迁,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来反映内心对时光流逝与人生无常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虞美人》展现了诗人对青春流逝的深刻感慨和对人生无常的哲理思考。开篇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出青春时光的匆匆流逝,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和无奈。在接下来的描写中,西风的无情、秋声的哀怨,都映衬出一种淡淡的伤感和对岁月流逝的惋惜。

诗中“浮云遮月”的意象,形象地表明了对事物真相的模糊和人生路途的迷茫,让人感受到一种对未来的无力感。最后一句“谁挽长江一洗放天青?”则引发了更广泛的思考,似乎在呼唤一种理想的美好,渴望能有力量改变现状,洗净心灵的阴霾。

整首诗既有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又有深邃的人生哲理,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深刻理解和情感的真挚流露。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韶华争肯偎人住?:青春时光怎能甘心停留在此地?

  2. 已是滔滔去。:它已经如奔流的江水般匆匆流去。

  3. 西风无赖过江来,:无情的西风从江对岸吹来。

  4. 历尽千山万水几时回?:经历了无数的山河,不知何时会回归?

  5. 秋声带叶萧萧落,:秋天的声音伴随着树叶的凋落。

  6. 莫响城头角!:切莫在城头吹响警报!

  7. 浮云遮月不分明,:浮云遮住了明月,显得模糊不清。

  8. 谁挽长江一洗放天青?:谁能挽住长江,让天色重新变得湛蓝?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青春比作滔滔江水,强调其流逝之快。
  • 拟人:西风被描绘为“无赖”,赋予自然以情感。
  • 对仗:诗句中多处运用对仗,如“千山万水”与“浮云遮月”。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青春流逝的无奈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理想的渴望。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诗人传达了对时间的思考和对生命意义的追寻。

意象分析:

  • 韶华:象征美好的青春。
  • 西风:象征时间的无情与秋天的来临。
  • 浮云:象征人生的迷茫与不确定性。
  • 长江:象征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旅程。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韶华”指的是什么?

    • A. 美好的青春
    • B. 生活的烦恼
    • C. 自然的景色
  2. “浮云遮月”的意象反映了什么?

    • A. 明月
    • B. 未来的希望
    • C. 事物的模糊与迷茫
  3. 诗中提到的“西风”象征着什么?

    • A. 春天的温暖
    • B. 秋天的无情
    • C. 夏天的炎热

答案

  1. A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比较董士锡与李清照的作品,两者都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但董士锡的诗更关注于自然的描写与人生的哲思,而李清照则更多地体现出个人情感的细腻与对岁月的无奈。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