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程给事知越州》
时间: 2025-04-28 04:16:57意思解释
送程给事知越州
作者: 王存 〔宋代〕
原文展示
集仙词职琐闱郎,曾领共工使出疆。
万里初还辽海节,一麾俄绾会稽章。
金环赐带饶新贵,熊轼褰帷过故乡。
政事有馀诗笔健,卧龙山直鉴湖光。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
你在仙界的职务是琐屑的官员,曾经担任过共工的使者,出过国门。
经过万里跋涉,你终于回到辽海之畔,手一挥就缠绕上了会稽的荣誉。
金环和赐带让你在新贵之中显得光彩照人,熊轼掀开帷幕,回到了故乡。
你在政事上游刃有余,诗笔也依然健朗,卧龙山的影子映在湖水中,清晰可见。
注释
字词注释
- 集仙词:一种古代的诗词形式,通常表达对神仙的崇敬。
- 琐闱郎:形容职务低微的官员。
- 共工:传说中的水神,负责水灾与水运。
- 辽海节:辽海的节日或庆典。
- 会稽章:会稽即今浙江绍兴,章指的是荣誉或表彰。
- 金环赐带:象征高官厚禄的标志。
- 熊轼:历史人物,以才华而闻名。
- 卧龙山:指的是著名的卧龙岗,也可以指代诸葛亮的隐居之地。
- 鉴湖光:形容湖水清澈的光辉。
典故解析
- 共工:在古代神话中,共工是水神,常常被用来象征水灾与治理。
- 卧龙:指的是诸葛亮,因其智谋而被称为卧龙。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存,字子韶,号梦溪,宋代诗人,曾任职于朝廷。他的诗歌以清新自然著称,常常融入个人的情感与时政观察。
创作背景
此诗或作于王存送别友人程给事赴越州期间,表达了对友人前途的祝愿与对自身处境的感慨。
诗歌鉴赏
《送程给事知越州》是一首送别诗,虽以友人出行为题,但诗中却蕴含了对仕途的深刻思考。王存以“集仙词职琐闱郎”开篇,既自谦又抒发了对官场的冷眼旁观。接着,诗人描绘了万里旅途的艰辛与归来的喜悦,表现了对友人荣归的祝福。
“金环赐带饶新贵”,这句不仅反映了官场的浮华,也暗含了对世态的讽刺。在王存的笔下,友人虽显得光鲜亮丽,但身处官场的他,内心的复杂与无奈也不言而喻。最后两句“政事有馀诗笔健,卧龙山直鉴湖光”则将对政治的思考与个人诗意相结合,表现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反思。
整首诗语句流畅,意境深远,王存以简练的语言表达出深刻的情感,既有对友人的祝福,也有对自己处境的思考,堪称一篇优秀的送别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集仙词职琐闱郎:自谦其职务微不足道,实际上暗示其才华与能力。
- 曾领共工使出疆:提到曾经出任的重要使命,表现出其经历与见识。
- 万里初还辽海节:经过长途跋涉,象征着归来时的喜悦与成就。
- 一麾俄绾会稽章:归来后迅速获得荣誉,展现出成功的气魄。
- 金环赐带饶新贵:讽刺官场的浮华与权力的游戏。
- 熊轼褰帷过故乡:高人回乡,象征着希望与归属感。
- 政事有馀诗笔健:在政务上游刃有余,表明诗人能力并存。
- 卧龙山直鉴湖光:用意象表达出对未来的展望与对理想的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金环赐带”比喻官场的荣华富贵。
- 对仗:整首诗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与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体现了对友人的祝福与对官场浮华的思考,也表现出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反思,是一首既有情感又有哲理的作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金环:象征权力与地位。
- 卧龙山:象征智慧与隐士的理想。
- 湖光:象征清明与理想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共工”指的是哪位神话人物?
A. 水神
B. 火神
C. 风神
D. 雷神 -
“金环赐带”在诗中象征什么?
A. 友情
B. 权力与地位
C. 诗歌
D. 家乡 -
诗人通过什么意象来表现对未来的展望?
A. 湖光
B. 诗笔
C. 金环
D. 熊轼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送李端》:表达送别的情感与对未来的祝愿。
- 李白《早发白帝城》:描绘旅途的艰辛与归来的喜悦。
诗词对比
对比王存的《送程给事知越州》与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两者都表现了旅途与归来的主题,但王存更为内省,关注于人事与荣誉,而李白则更多地表现出自然景色与旅途的壮丽。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王存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