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照堂》

时间: 2025-01-11 17:10:08

曾过槜李古禅关,十五年来梦想閒。

闻说新堂增胜概,又怜游客变衰颜。

香檀印篆销晨暮,题墨笼纱记往还。

能了一心随处静,何须辛苦远人寰。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曾过槜李古禅关,
十五年来梦想閒。
闻说新堂增胜概,
又怜游客变衰颜。
香檀印篆销晨暮,
题墨笼纱记往还。
能了一心随处静,
何须辛苦远人寰。

白话文翻译:

我曾经经过槜李古禅关,
在这十五年中一直梦寐以求的闲适生活。
听说新建的堂宇增添了许多优美的景致,
又不禁怜惜游客们面容的憔悴。
香檀的印篆在晨暮间消散,
题写的墨迹笼罩在纱幔之中,记录着往昔的来往。
只要能心无挂碍,随处都能找到宁静,
何必要辛苦地走出远方,去追寻世间的繁华呢?

注释:

  • 槜李:古代的一种植物,用以指代特定的地点——槜李古禅关。
  • 梦寐以求:形容对某事物非常渴望,常在梦中期盼。
  • 增胜概:意为增加了美好的风景或气象。
  • 香檀:指香木,常用作佛教寺庙的材料,象征宁静和高雅。
  • 题墨:指在某处书写的文字,通常是诗句或感悟。
  • 往还:指来去,往返的旅行。
  • 一心:指专心、专一的态度。

典故解析:

  • 槜李古禅关:是历史上有名的禅宗道场,象征着修行和内心的宁静。
  • 香檀印篆:在佛教文化中,香木和印篆常用于祭祀和修行,象征着清净和超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存,宋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但他的诗作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王存的诗歌常反映出他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态度的思考。

创作背景:

《静照堂》创作于王存的流亡生涯,诗中流露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游子的同情,体现了他对人生价值的深刻反思。

诗歌鉴赏:

《静照堂》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作,展现了诗人对内心宁静的渴望和对世俗繁华的超然态度。开篇的“曾过槜李古禅关”引入了一个具有禅意的空间,暗示着诗人曾有的修行经历。接下来的“十五年来梦想闲”则表达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追求,反映出一种对岁月流逝的感慨。

“闻说新堂增胜概”,诗人通过对新堂景致的描述,营造出一种生机勃勃的画面,而“又怜游客变衰颜”则表现出对游人疲惫状态的关切,显示了人们在追求美好景致时所付出的代价。

后面的几句则转向内心的宁静,诗人强调只要能够一心向静,即使身处喧嚣之中也能感受到内心的平和。这种思想是对当时社会浮躁心态的反思,体现了王存对人生真谛的深入理解。

整首诗在语言上简练而富有韵律,情感真挚,构建了一个既美丽又充满哲理的意境,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曾过槜李古禅关:回忆过去的修行地,体现了诗人的怀旧情感。
  2. 十五年来梦想閒: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渴望。
  3. 闻说新堂增胜概:听说新建筑增添了美丽的景象。
  4. 又怜游客变衰颜:对到访者的同情,反映出人生的无常。
  5. 香檀印篆销晨暮:香木的气息在日夜间消散,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6. 题墨笼纱记往还:写下的字迹被纱幔笼罩,记录着过往的记忆。
  7. 能了一心随处静:只要心中有宁静,随时随地都能安宁。
  8. 何须辛苦远人寰:不必辛劳地去追寻远方的繁华。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香檀印篆”暗示内心的宁静。
  • 对比:新堂的美与游人衰颜形成鲜明对比,反映出生活的矛盾。
  • 排比:通过列举“晨暮”“往还”等,增强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内心的宁静与外界的喧嚣之间的关系,表达了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纷扰的超然态度,强调了心灵的自由与安宁的重要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槜李:代表宁静、修行的地方。
  • 新堂:象征美好、向上的希望。
  • 香檀:代表心灵的清净。
  • 游子:象征在世俗中奔波的人,反映出人生的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槜李古禅关”象征着什么? A. 繁华的城市
    B. 修行的地方
    C. 游客的聚集地
    答案:B

  2. “香檀印篆销晨暮”中的“晨暮”指的是什么? A. 一天的开始和结束
    B. 游客的到来和离去
    C. 新堂的建设和废弃
    答案:A

  3. 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向往? A. 繁华的生活
    B. 闲适的生活
    C. 远方的旅行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同样表达了对宁静的思考和对故乡的思念。
  • 《题西林壁》苏轼:探讨了内心的境界与外部环境的关系。

诗词对比:

  • 王存的《静照堂》与王维的《鹿柴》均表现出对自然与内心宁静的追求,但王存更偏重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而王维则更注重于自然景色的描绘。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宋代文学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