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验馀姚道中》
时间: 2025-01-11 17:01:20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覆验馀姚道中
作者: 王存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一夫死非命,涤验更两吏。
一囚坐法诛,三覆与众弃。
去年交阯败,杀戮无贱贵。
江淮屡岁眚,积殍沟壑秽。
圣人于赤子,爱重若彼至。
谨小以遗大,谁其原帝意。
白话文翻译:
一位士人死于非命,洗清冤屈的却是两个官吏。
一个囚犯被判死刑,三个人被冤屈而遭到抛弃。
去年交阯战败,杀戮无论贫贱贵族。
江淮一带屡遭灾祸,尸体堆积沟壑肮脏。
圣人对赤子(百姓)如此关爱与珍重,
小心谨慎以防大事,谁能理解帝王的心意?
注释:
字词注释:
- 非命:指死于非命,意指意外死亡或冤屈而死。
- 涤验:洗清冤屈,进行检验。
- 法诛:依法判处死刑。
- 众弃:被众人抛弃。
- 交阯:指历史上交趾地区,今越南北部。
- 眚:指灾祸、祸患。
- 积殍:尸体堆积。
- 赤子:比喻纯真无邪的百姓。
典故解析: 本诗中提到的“圣人”及其对“赤子”的爱重,体现了古代君主应有的仁爱之心。诗中的历史背景涉及到当时的战乱与社会动荡,尤其是交阯之战对民众造成的惨痛影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存,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常反映当时的社会动荡与民生困苦,风格沉重且富有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写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动荡不安、民众饱受战乱之苦的时代。诗人通过对社会现象的观察与思考,表达了对政治黑暗与冤屈的深刻反思。
诗歌鉴赏:
《覆验馀姚道中》以惨痛的现实为背景,揭示了社会的不公与政治腐败。开篇以“死非命”引入,直接表明了个体命运被权力所左右的无奈。诗中提到的“涤验更两吏”,不仅指责了执法者的失职与冤屈,更反映了权力在维护自身利益时对社会底层的漠视与压迫。接下来通过“交阯败”与“江淮屡岁眚”,将个人与国家的命运紧密联系,展现了战争带来的苦难。
全诗最后两句,转而对比“圣人”与“赤子”,表达了诗人对理想政治的渴望与对现实的失望。诗中的情感在对比中愈发突出,既有对无辜者悲惨命运的同情,也有对统治者漠视民生的控诉。整体而言,王存通过此诗表达了对社会现象的深切关注与思考,体现了他作为诗人的责任感和良知。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一夫死非命:这里指个体的死亡并非自然,而是因为外部原因导致的。
- 涤验更两吏:意指冤屈的清理和对执法者责任的追究。
- 一囚坐法诛:说明法律的严酷,甚至无辜的囚犯也难逃法网。
- 三覆与众弃:三个人的冤屈与被社会遗弃形成了鲜明对比。
- 去年交阯败:提及历史事件,表现战争对人民的影响。
- 江淮屡岁眚:强调连年灾祸的沉重现实。
- 圣人于赤子:指理想中君主对百姓的关爱。
- 谨小以遗大:强调对小事的重视,警示可能的后果。
- 谁其原帝意:质疑统治者的真实意图。
修辞手法:
- 对比:诗中对比了理想与现实,形成鲜明对照。
- 象征:使用“赤子”象征百姓,表达对民生的关注。
- 反问:最后一句的反问增强了诗的情感力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深刻反映了社会的黑暗与人性的悲哀,抒发了诗人对无辜者命运的同情以及对理想政治的渴望,表现了对时代现状的关切和对未来的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死:象征个体命运的脆弱。
- 冤屈:反映社会的不公。
- 赤子:象征无辜的百姓,表现其对于仁爱的渴求。
- 灾祸:指代社会动荡与战乱带来的苦难。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一夫死非命”中的“非命”是什么意思?
- A. 自然死亡
- B. 死于意外
- C. 病死
- D. 以上皆非
-
诗中提到的“赤子”象征什么?
- A. 君主
- B. 普通百姓
- C. 战士
- D. 贫民
-
“涤验更两吏”中的“涤验”指的是什么?
- A. 证明真相
- B. 洗净冤屈
- C. 清理官吏
- D. 以上皆是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 王存的《覆验馀姚道中》与杜甫的《春望》,两者均反映了战争带来的苦难与对国家命运的思考。王存更侧重于个体命运的冤屈,而杜甫则关注国家与民族的整体命运。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唐诗宋词鉴赏辞典》
通过上述分析与学习,希望能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覆验馀姚道中》这首诗的内涵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