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清明山游
作者:毕海珖 〔清代〕
原文展示:
路折村桥一径赊,
绿杨轻飏酒帘斜。
暖风细雨催寒食,
开遍青山郁李花。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条蜿蜒的路与村桥相连,绿杨轻轻摇曳,像酒帘一般斜挂。温暖的春风细雨催促着寒食节的到来,青山上盛开着郁郁葱葱的李花。
注释:
- 折:弯曲,转折。
- 赊:延缓,缓慢。
- 轻飏:轻轻摇曳。
- 酒帘:意指酒馆的帘子,这里用来比喻绿杨的柔和。
- 寒食:指寒食节,古代节日,纪念介之推,通常在清明前一天。
- 郁李花:李花盛开,象征春天的生机。
典故解析:
寒食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源于介之推的故事,诗中提及此节日,暗示了春天的到来与自然的复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毕海珖(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风格清新自然,擅长描绘山水与田园。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清明时节,正当春暖花开之际,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春天的热爱与对传统节日的怀念。
诗歌鉴赏:
《清明山游》以清新自然的笔调描绘了春天的美丽景象。开篇的“路折村桥一径赊”通过“折”字,展现出曲折的道路,给人以一种缓慢而悠然的感觉。接着“绿杨轻飏酒帘斜”中,通过“轻飏”与“酒帘”相结合,构成了一幅生动的春日画面,仿佛让人感受到春风拂柳的温柔。随着“暖风细雨催寒食”,诗人将自然的气候变化与传统节日相结合,传达出一种时间的流逝与节令的交替。最后一句“开遍青山郁李花”则是对春天的最美展现,李花的盛开象征着生命的繁盛与希望。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表现了诗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体现了清代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路折村桥一径赊”:描绘了曲折的道路,通向村桥,暗示旅途的悠久。
- “绿杨轻飏酒帘斜”:将绿杨与酒帘相类比,展现春天的生动形象。
- “暖风细雨催寒食”:将暖风细雨与寒食节结合,表达了春天的温暖与节气的变迁。
- “开遍青山郁李花”:描绘青山上盛开的李花,象征着生命的蓬勃与希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绿杨比作酒帘,生动形象。
- 对仗:如“暖风细雨”,增强了诗的韵律美。
- 意象:通过自然意象传达情感,营造出春天的气氛。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借助自然景象表达对生命的感悟与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绿杨:象征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 酒帘:暗示生活的欢乐与惬意。
- 寒食:传统节日,传承与记忆的象征。
- 李花:生命的繁盛与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象?
- A) 冬季
- B) 春季
- C) 夏季
-
“路折村桥一径赊”中的“折”字有何含义?
- A) 直
- B) 弯曲
- C) 短
-
“绿杨轻飏酒帘斜”中“酒帘”是用来比喻什么的?
- A) 绿杨
- B) 春风
- C) 李花
答案:
- B) 春季
- B) 弯曲
- A) 绿杨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夜喜雨》:杜甫
- 《清明》:杜甫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诗词对比:
- 杜甫《春夜喜雨》:同样描写春天的自然景象,表现诗人对春雨的喜爱与对人生的思考。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作品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经与唐诗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