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
时间: 2025-04-27 19:12:0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满江红
作者:刘克庄 〔宋代〕
畴昔胪传,仗下奏祥云五色。何况是西山弟子,鹤山宾客。上帝照临忠义胆,老师付授文章脉。问此君仿佛似何人,徂徕石。园官菜,登盘碧。四舍米,翻匙白。懒投诗见素,寄书杓直。德耀不嫌为隐髻,龟儿已解摇吟膝。有谁怜给札老相如,家徒壁。
白话文翻译:
往昔传说中,战场上奏响了五彩的祥云。更何况是西山的弟子,鹤山的宾客。上帝光临,照耀着忠义之心,老师传授了文章的脉络。问这位君子,似乎像什么人?像徂徕山的石头。园中的菜,铺在碧色的盘子上;四舍的米,翻动着白色的匙。懒得投诗见面,寄书的杓子也很直。品德光耀不在乎隐居的发髻,龟儿已经学会在膝上吟诵。谁又怜惜老相如那样的信札,家中一片空旷。
注释:
- 胪传:指传说、流传的故事。
- 仗下奏祥云五色:形容战场上的辉煌场景。
- 忠义胆:忠贞和义气的胸怀。
- 老师付授:老师传授的知识。
- 徂徕石:指徂徕山的石头,隐喻坚韧不拔的品质。
- 园官菜:指园中的蔬菜。
- 四舍米:四舍的米,形容生活的清贫。
- 隐髻:隐居的发髻,象征生活的简朴。
- 札老相如:指古代文学家苏轼,意指名声显赫的人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克庄,字梦阮,号天池,宋代著名诗人,曾任官职,以豪放和深情的诗风闻名。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国家和民众的关心,具有很强的现实主义精神。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宋代,正值国家动荡与社会变革时期,诗人以豪放的笔调表达了对忠义、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深刻思考,反映了对士人的期待和对时代的感慨。
诗歌鉴赏:
刘克庄的《满江红》是一首豪放而感伤的诗,诗中不仅描绘了壮丽的景象,还抒发了对忠义之士的敬仰与对现实困境的无奈。诗的开头通过“仗下奏祥云五色”构建起一种史诗般的气氛,仿佛让人置身于恢弘的战场,感受到那种忠勇之气。接着,诗人进一步探讨了忠义的价值观,强调了忠义之心的光辉与坚韧,正如“上帝照临忠义胆”所言,反映出对理想信念的坚持。
诗中对生活的清贫与对理想的追求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尤其是“家徒壁”的描写,体现了诗人对士人境遇的深切同情与惋惜。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仅是对个人理想的追求,也是对社会责任感的呼唤,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的深切关怀。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畴昔胪传,仗下奏祥云五色”:往昔传说中,战场上五彩缤纷的祥云,象征着英雄气概。
- “何况是西山弟子,鹤山宾客”:更何况是那些修身齐家的士人。
- “上帝照临忠义胆”:上天眷顾忠诚与正义的心灵。
- “老师付授文章脉”:老师传授的知识是文化的根基。
- “问此君仿佛似何人,徂徕石”:问这位君子像什么人,像徂徕山的石头,象征坚韧不拔。
- “园官菜,登盘碧”:园中的菜肴色泽鲜亮,寓意生活的清贫但却充满生机。
- “四舍米,翻匙白”:生活的拮据,米粒翻飞,暗示艰难的日子。
- “懒投诗见素,寄书杓直”:不愿意抛头露面,只愿静心写作。
- “德耀不嫌为隐髻”:道德的光辉不在乎隐居的生活。
- “龟儿已解摇吟膝”:用“龟儿”喻指才子,象征着才子在隐居中也能吟咏。
- “有谁怜给札老相如,家徒壁”:叹息老相如的遭遇,表达对文人境遇的惋惜。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士人比作坚韧的石头,象征着理想和信念的坚固。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子,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夸张:通过夸张的手法表现出忠义精神的伟大。
-
主题思想:全诗探讨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忠义之心的价值,以及士人面对困境时的无奈与坚韧,展现了深刻的社会责任感和对理想信念的追求。
意象分析:
- 忠义:象征着士人的品德与信仰。
- 祥云:象征着光明的未来与希望。
- 石头:代表坚韧不拔的品质。
- 园菜:象征生活的简朴与清贫。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上帝照临忠义胆”意指: A. 上天照看忠义之士
B. 诗人追求财富
C. 忠义不再重要
D. 以上都不对 -
诗中提到的“家徒壁”表示: A. 家中富裕
B. 家中贫困
C. 家中快乐
D. 家中繁荣
统一答案: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满江红·写怀》(岳飞)
- 《赤壁怀古》(苏轼)
诗词对比:
- 《满江红·写怀》(岳飞)与刘克庄的《满江红》同为表达对忠义的崇敬,但岳飞更多地表现出对国家的忧虑与坚定,而刘克庄则反映了个人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二者在情感基调上有所不同。
- 岳飞的作品情感更加激昂,刘克庄则更显沉思与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