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寐二首》

时间: 2025-01-27 04:11:24

□□□□听漏筹,檐声得得伴春愁。

残灯似唤人开□,□□□□妾护篝。

昔者鹤曾为道士,俄而蜨又化庄周。

要知梦觉皆虚幻,且拨寒炉起坐休。

意思解释

不寐二首

作者: 刘克庄 〔宋代〕

原文展示:

听漏筹,檐声得得伴春愁。
残灯似唤人开,妾护篝。
昔者鹤曾为道士,俄而蜨又化庄周。
要知梦觉皆虚幻,且拨寒炉起坐休。

白话文翻译:

听着漏水的声音,檐下滴滴答答的声响伴随着春天的愁苦。
残灯仿佛在召唤人们点亮,妾身守护着篝火。
曾经的白鹤是道士,而蜕变成庄周的蝉又再现人间。
要知道梦和觉是虚幻的,不妨拨动寒炉,起身休息吧。

注释:

  • 漏筹:滴水声,这里指漏水的声音。
  • 檐声得得:檐下的滴水声,形容声音清脆。
  • 妾护篝:妾身守护着篝火,这里指个人在寒冷夜晚的孤独和守护。
  • 昔者鹤:曾经的白鹤,暗指某种理想的追求。
  • :蝉,这里指蜕变和转化。
  • 庄周:庄子,哲学家,常与道家思想相关联。
  • 梦觉皆虚幻:梦和醒都是虚幻的,探讨人生的哲理。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刘克庄,字君复,号庵山,南宋时期的诗人。他以豪放激昂的风格著称,常表达对社会时事的关切与个人情感的抒发。
  •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之际,作者借用夜深人静时的思考,表达对人生无常和自我反思的感悟。

诗歌鉴赏:

《不寐二首》通过细腻的音响描写与梦幻般的意象,展示了作者在夜深时分的孤独与思虑。首句“听漏筹,檐声得得伴春愁”以生动的声音描绘了春夜的宁静与愁苦,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残灯似唤人开”则表现了孤独的唤醒,似乎灯光的微弱也在呼唤着内心的情感。接下来的“昔者鹤曾为道士”引出对变幻无常的哲学思考,白鹤与蜕变成庄周的蝉,象征着生命的轮回与哲人的智慧。最后一句“要知梦觉皆虚幻,且拨寒炉起坐休”则强调了对现实与梦境的反思,提醒人们在喧嚣与宁静之间寻找内心的平和。整首诗在音韵的交响中,融合了哲理与感情,展示了刘克庄深邃的思考与独特的艺术风格。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听漏筹,檐声得得伴春愁:描绘春夜的宁静,滴水声引发了内心的愁绪。
    • 残灯似唤人开,妾护篝:灯光微弱而似乎在召唤,营造出一种孤独的氛围。
    • 昔者鹤曾为道士,俄而蜨又化庄周:引入道家哲学,探讨生命的变化与哲理。
    • 要知梦觉皆虚幻,且拨寒炉起坐休:劝诫人们珍惜现实,寻求内心的宁静。
  • 修辞手法

    • 拟人:将灯光和声音赋予情感,增强诗的表现力。
    • 对仗:在句式上形成对称,增加诗的和谐美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探讨了人生的虚幻与真实,表现了孤独的内心感受与哲理思考,倡导在现实与梦境之间寻找平衡。

意象分析:

  • 声音意象:如“漏筹”、“檐声”,象征孤独的心境。
  • 光影意象:如“残灯”,代表生命的脆弱与希望。
  • 变幻意象:如“鹤”、“蜨”,暗示生命的变化与哲学上的轮回。

互动学习:

  • 选择题

    1. “听漏筹”中的“漏”指什么? A. 漏水 B. 漏斗 C. 漏光 D. 漏网

    2. 本诗中提到的哲学家是? A. 孟子 B. 庄子 C. 老子 D. 荀子

  • 填空题

    1. 诗中“残灯似唤人开”描绘的是____的氛围。
    2. 诗的最后一句“且拨寒炉起坐休”强调了对____的思考。

答案: 选择题答案:1.A 2.B 填空题答案:1. 孤独 2. 现实与梦境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李白的《夜泊牛津》、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诗词对比:刘克庄的《不寐二首》与李白的《静夜思》,两者均表现了在夜晚的思考与孤独感,但刘克庄更强调哲理思考,李白则着重于情感的抒发。

参考资料:

  • 《宋诗选注》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相关学术论文与研究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