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游》
时间: 2025-04-29 01:33:4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陆游的《出游》原文如下:
东阡南陌适逢晴,小蹇轻装短作程。
白水满陂秧马跃,绿阴遶舍纬车鸣。
过村小妇凭墙看,入寺高人揽祴迎。
剩倩东风吹柳絮,放翁诗到此时成。
白话文翻译
诗的整体意思:在一个晴朗的日子里,我走在乡间的小路上,轻装简行。白水映满了田埂,稚嫩的秧苗在阳光下欢快地跳跃,绿荫环绕着我的小舍,车马声在耳边响起。经过村庄时,看到一个小妇人倚着墙壁看我,进寺庙时,得到了高人的迎接。只希望东风能吹来柳絮,让我在这样的时光里写出好诗。
注释
- 东阡南陌:指乡间的道路,东边的田埂和南边的小路。
- 小蹇:小型的轻便车,古代的一种交通工具,适合短程出行。
- 白水:指清澈的水,形容田间的水满而丰盈。
- 秧马跃:秧苗在水中欢快地摇动,形象生动。
- 纬车:古代农具,用于纺织。
- 高人:指有道德修养或学问的人,通常是寺庙中的僧人。
- 东风吹柳絮:比喻春天的到来,东风吹拂,柳絮飘扬。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出生于浙江绍兴。他的一生经历了北宋灭亡和南宋建立,深受国家动乱的影响。他的诗风豪放,情感真挚,常以爱国情怀和个人遭遇为题材。
创作背景
《出游》写作于陆游晚年,正值他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之时。诗中表达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闲适田园生活的追求,反映了他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诗歌鉴赏
陆游的《出游》是一首描绘乡村风景与生活情趣的诗作,蕴含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首联“东阡南陌适逢晴,小蹇轻装短作程”,以清新的笔触描绘了一个阳光明媚的出游场景,诗人轻装出行,表现出一种闲适与自在。
接下来的“白水满陂秧马跃,绿阴遶舍纬车鸣”,则将自然景象与农田生活结合在一起,白水映照着丰盈的秧苗,绿荫环绕着小舍,生动地展现了春天的盎然生机和田园的宁静。
“过村小妇凭墙看,入寺高人揽祴迎”,这一联则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亲切与温暖,村妇的目光和高人的迎接,增强了诗歌的人情味。
最后一联“剩倩东风吹柳絮,放翁诗到此时成”,不仅寄托了诗人对东风的向往,也表达了诗人在此情此景下创作的灵感和自豪。
整首诗以清新自然的景象和深厚的情感,展现了陆游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感悟,诗中流露出一种闲淡而恬静的生活态度,也让读者感受到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境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东阡南陌适逢晴:描绘了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诗人踏上乡间的小路。
- 小蹇轻装短作程:小车轻便,象征着诗人的轻松出游。
- 白水满陂秧马跃:水满田埂,秧苗在阳光下欢快地摇动,描绘出春天的生机。
- 绿阴遶舍纬车鸣:绿荫环绕着小屋,车马声在耳畔,营造出一种宁静的田园氛围。
- 过村小妇凭墙看:经过村庄时,看到村妇倚墙而望,增添了生活气息。
- 入寺高人揽祴迎:进入寺庙时,遇到高人迎接,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暖。
- 剩倩东风吹柳絮:希望东风吹来柳絮,寄托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 放翁诗到此时成:最后一句表明诗人在此情景中得到了创作的灵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人的情感结合,形成独特的意象。
- 拟人:如“秧马跃”,赋予了秧苗生命和活力。
- 对仗:如“东阡南陌”和“白水满陂”,增强了诗歌的音韵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描绘乡村的美丽风景和人与人之间的温暖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闲适生活的追求以及在这种环境下的创作灵感,表达了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 东阡南陌:象征乡村的宁静与闲适。
- 白水:象征生命的源泉,代表丰盈与希望。
- 绿阴:象征夏季的生机与凉爽。
- 柳絮:象征春天的柔美与轻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出游》的作者是谁? A. 杜甫
B. 李白
C. 陆游
D. 白居易 -
诗中提到的“小蹇”指的是什么? A. 一种动物
B. 一种轻便的车
C. 一种植物
D. 一种乐器 -
诗中“高人”指的是谁? A. 村民
B. 学者或僧人
C. 诗人自己
D. 商人 -
全诗的主要情感基调是什么? A. 忧伤
B. 愉悦与闲适
C. 愤怒
D. 迷茫
答案
- C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晓》 by 孟浩然:描绘春天的美好,表达对自然的热爱。
- 《静夜思》 by 李白:表现对故乡的思念,情感真挚。
诗词对比
- 陆游的《出游》与王维的《鹿柴》:两者都描绘了自然景色,前者侧重于乡村的生动和生活气息,后者则突出山水的静谧与和谐,展现了不同的生活情境和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陆游诗文选》
-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