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退书怀》
时间: 2025-01-11 02:28:55意思解释
公退书怀
原文展示:
昨者腾章奏发仓,今兹飞檄议驱蝗。
四无告者仅一饱,七不堪中仍百忙。
皦日自能临俯仰,浮云宁解制行藏。
求田问舍亦何有,岁晚倦游思故乡。
白话文翻译:
在昨天,我的奏章已经被发出,今天又接到飞来的公文,讨论如何驱赶蝗虫。
四周没有人来告状,自己却只是吃饱而已;即便在七个不堪的中间,依然疲于奔命。
皎洁的太阳照耀着我,可以随意仰望;而浮云却无情地阻碍了我的行踪。
想要寻找土地和房舍又有什么意义呢?岁末时节,游荡在外的我只思念故乡。
注释:
字词注释:
- 腾章:指奏章,特指官员向上级汇报工作或上奏的文书。
- 飞檄:指急件公文,通常是紧急通知。
- 蝗:指蝗虫,古时常用以比喻灾害。
- 四无告者:四周没有人来告状的人。
- 求田问舍:寻找土地和房子,意即安定生活的追求。
典故解析:
- 本诗未涉及明显的历史典故,但反映了当时农民遭遇自然灾害(蝗虫)以及士人对仕途的感慨,代表了士人对社会的关心和个人命运的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范成大(1126年-1193年),字汝霖,号澹庵,宋代诗人、词人,浙江人。范成大以其抒情诗而闻名,作品多反映士人的理想与现实的矛盾,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战乱和自然灾害频繁,诗人通过自己的视角,表达对国家和农民遭遇的不平之心,以及个人归乡的渴望。
诗歌鉴赏:
《公退书怀》通过描绘诗人对时局的关切与个人情感的交织,展现了深厚的社会责任感与对故乡的思念。开头两句,诗人提到奏章和公文,暗示着当时的政务繁忙和对于蝗灾的紧迫感,体现了官员的责任和无奈。而接下来的“四无告者仅一饱,七不堪中仍百忙”则揭示了社会对底层百姓困境的冷漠,诗人内心对这种不公的无奈和愤懑之情跃然纸上。
接着,诗人描绘了皎洁的太阳和浮云的意象,象征着自由与束缚的对立,诗人渴望自由的心情与现实的压迫形成鲜明对比。最后两句提到“求田问舍亦何有”,表达了对安稳生活的思考,而“岁晚倦游思故乡”则是情感的高潮,强烈的思乡之情在此刻达到顶峰,流露出诗人对故乡的深切眷恋。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既有对社会的关注,也有个人命运的反思,体现了范成大的艺术特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昨者腾章奏发仓:意指诗人刚刚上报奏章,说明他在公务繁忙中。
- 今兹飞檄议驱蝗:今天又收到紧急公文,讨论如何驱赶蝗虫,反映出当时社会的紧迫与危机。
- 四无告者仅一饱:四周无人来告状,自己只是勉强温饱,揭示了对百姓困境的漠视。
- 七不堪中仍百忙:七个不堪的事务依然让人忙碌,表现出生活的艰辛。
- 皦日自能临俯仰:明亮的太阳可以自由地观察周围,象征着诗人内心的渴望。
- 浮云宁解制行藏:浮云却无情地阻碍了行踪,暗示外界环境的制约。
- 求田问舍亦何有:寻找土地和房子又有什么意义,反映了对安稳生活的思考。
- 岁晚倦游思故乡:岁末时节,心中只思念故乡,表达出深切的乡愁。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蝗虫”比作自然灾害,反映了社会动荡。
- 对仗:如“皦日自能临俯仰,浮云宁解制行藏”,形成了和谐的音律感。
- 象征:浮云象征束缚,太阳象征自由,形成了深刻的意象对比。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社会动荡的忧虑,对底层百姓困境的同情,以及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体现了士人的责任感与人文关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蝗虫:象征自然灾害,反映社会动荡。
- 皎日:代表光明与希望。
- 浮云:象征变幻无常的外部环境。
- 故乡:象征归属与安宁,表达对家乡深切的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飞檄”指的是什么? A. 书信
B. 急件公文
C. 诗歌
D. 书籍 -
诗人对“求田问舍”的态度是? A. 非常渴望
B. 无所谓
C. 绝对拒绝
D. 只是偶尔想想 -
诗中“岁晚倦游思故乡”表达的情感是? A. 对未来的期待
B. 对故乡的思念
C. 对友人的思念
D. 对事业的怀疑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月夜忆舍弟》 by 杜甫
- 《静夜思》 by 李白
- 《江雪》 by 柳宗元
诗词对比:
- 比较范成大的《公退书怀》与杜甫的《春望》,两首诗都表达了对国家和百姓困境的关心,但范成大更侧重于个人的思乡情怀,而杜甫则强调了国家的动荡与失落。通过对比可见,两位诗人的情感基调虽有不同,但都体现了士人的责任感与人文关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 选编与分析
- 《中国古代诗歌概论》
- 《范成大诗词研究》
希望以上内容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公退书怀》。如有其他问题,欢迎随时询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