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王希武通判挽词
作者:范成大
当代名臣后,惟公奕世贤。
及亲三釜养,遗子一经传。
药石探奇字,芸香缉断编。
堂堂今不见,尘迹自依然。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是为王希武通判所作,赞美他作为当代名臣的伟业与品德。诗中提到,王公是名声显赫、才德出众的人,子孙也承继了他的优良传统。在他生前,他为家庭和国家做出了贡献,留下了值得传颂的遗产。尽管如今他已离世,但他曾经的辉煌业绩仍在世间流传,留下一些印记。
注释:
- 名臣:著名的政治家或官员。
- 奕世:世代相传,指声誉流传至今。
- 三釜养:指家中多位子女,寓意他对子女的培养。
- 药石:古代指代医学,文中比喻他的学识。
- 芸香:一种植物,常用于药材,象征他的学术和成就。
- 堂堂:形容气宇轩昂,正大光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范成大(1126年-1193年),字景仁,号澄观,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政治家和书法家。他以其诗词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而闻名。范成大在文学上受到了李白、杜甫的影响,作品常融入个人的情感和对社会的关心。
创作背景:
这首挽词是为了悼念王希武通判,他是一位在当时享有盛誉的官员。范成大写此诗旨在表达对王公的怀念和赞美,体现出他对忠诚与贤德的推崇,同时也是对失去友人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对王希武的深切怀念和崇高敬意。开头两句直接称赞王公是当代的名臣,奕世贤良,显现出他在历史长河中的重要地位。接着提到他对子女的教育,暗示王公的德行和智慧是值得传承的。诗中“药石探奇字,芸香缉断编”,通过药石和香草的比喻,将王公的学识和成就巧妙地与自然界的美好联系在一起,展示了他不仅在政治上有作为,在学术上也有深厚的造诣。最后一句“堂堂今不见,尘迹自依然”则表现出诗人对王公的哀悼与怀念,虽然人已不在,但其传奇的事迹依旧在世间流传,成为后人敬仰的典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当代名臣后,惟公奕世贤:王希武是当代名臣中最杰出的一位。
- 及亲三釜养,遗子一经传:他培养了多位子女,并将自己的知识和品德传承给后代。
- 药石探奇字,芸香缉断编:比喻他在学术上的探索与贡献,像药石和香草一样珍贵。
- 堂堂今不见,尘迹自依然:尽管王公已经去世,但他的影响和成就依然存在。
修辞手法:
- 比喻:药石和芸香用来象征王公的学识和成就。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上有较强的对称性,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缅怀逝去的贤臣,表达了对优秀人格的敬仰,以及对传统美德代代相传的期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名臣:象征着政治的清明与智慧。
- 三釜:象征着家庭的繁荣与子女的教育。
- 药石、芸香:象征着知识和文化的珍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王希武的哪一方面特别突出?
- A. 政治成就
- B. 经济贡献
- C. 体育才能
- D. 艺术成就
-
“堂堂今不见,尘迹自依然”这句诗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高兴
- B. 愤怒
- C. 怀念
- D. 无所谓
答案:
- A. 政治成就
- C. 怀念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秋兴八首》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范成大的这首挽词与杜甫的《春望》有共通之处,都在表达人对往日功绩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感慨,后者通过家国之痛表达对故国的忧虑,而范成大则更加侧重于个人的追忆与赞美。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