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雨宿仰山翌旦骤霁混融云无乃开仰山之云乎出山道中作此寄混融》
时间: 2024-09-19 21:25:1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大雨宿仰山翌旦骤霁混融云无乃开仰山之云乎出山道中作此寄混融
谁开大仰云,此岂吾力及。日光千丈毫,弹指众峰立。衡山捲阴气,海市发冬蛰。韩苏两枯鱼,出语自濡湿。人厄与天穷,底用苦封执。但喜拄杖俊,仍欣芒屩涩。向来三尺泥,有足似羁絷。龙渊古桥皴,獭径寒溜泣。春浅山容瘦,风饕涧声急。一箪寄前村,野蔌旋收拾。猫头髡笋尖,雀舌剥茶粒。土毛冠江西,斗酒况可挹。聊同一笑粲,缓赋百忧集。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想问,谁能打开那大仰山的云雾,难道是我所能做到的?阳光照耀大地,瞬间众峰挺立。衡山的阴云被卷走,海市蜃楼唤醒了冬眠的生灵。韩愈与苏轼两位文人,言语间透着湿润的情感。人们在困境中,何必苦苦执着?我只是欣喜于拄着我的拐杖,依然喜欢那湿滑的草鞋。往昔的泥泞,仿佛让我倍感羁绊。龙渊的古桥在风雨中沧桑,獭径的寒流带着泪水。春天来临,山色显得瘦弱,溪水的声音急促而响亮。我带着一筐食物寄居在前村,野菜也开始收拾。猫头鹰的头上有竹笋尖,雀舌剥开了茶粒。土毛的帽子是江西的,斗酒的情景更是令人陶醉。聊聊相聚,皆因一笑,缓缓吟咏,百忧皆散。
注释:
- 大仰云:指的是仰山上方的云雾。
- 千丈毫:形容阳光的强烈,光芒万丈。
- 衡山:指的是中国著名的山脉,象征着困厄。
- 韩苏:指的是唐代的韩愈和宋代的苏轼,两位杰出文人。
- 拄杖俊:指的是用拐杖行走,形容诗人身体状况。
- 三尺泥:指的是人生的艰难与羁绊。
- 龙渊古桥:指的是古老的桥梁,象征着历史的变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范成大(1126-1193),字君复,号石湖,江苏人。范成大为宋代著名的诗人和词人,以山水田园诗闻名,作品风格清新自然,常表现对大自然的热爱及对乡村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诗人游历仰山时,经历了一场大雨,雨后天晴,诗人感受到自然界的变化与生命的气息,因而写下此诗,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大雨过后的清晰景象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感悟与思考。开篇以“谁开大仰云”引入,疑问句的形式让人感受到一种渺小与无力,仿佛面对浩瀚的自然,个人的力量显得微不足道。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描绘了阳光照耀下的山峰,展现出一种振奋人心的景象,象征着希望与生机。
诗中提到的“韩苏两枯鱼”,不仅是对古代文人的怀念,更是对自身处境的反思,暗示着诗人在遭受困境时的感受。接下来的“但喜拄杖俊”,表达了诗人对生活依然充满激情的态度。
诗的后半部分,描绘了春天的到来与自然的细致变化,诗人以“猫头髡笋尖,雀舌剥茶粒”展现出一种生动的乡村生活,令人感受到春日的温暖与活力。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的描绘,反映出诗人对生命、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展现了其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谁开大仰云,此岂吾力及:诗人首先提出一个问题,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敬畏与渺小感。
- 日光千丈毫,弹指众峰立:描绘阳光强烈的景象,象征着光明与希望。
- 衡山捲阴气,海市发冬蛰:用衡山的阴云和海市蜃楼的意象,反映出自然界的变化与生机。
- 人厄与天穷,底用苦封执:表达对人生困境的思考,质问人为何要执着于苦难。
- 但喜拄杖俊,仍欣芒屩涩: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尽管有困难,依然欣然接受。
- 向来三尺泥,有足似羁絷:用泥土比喻人生的艰难与束缚。
- 龙渊古桥皴,獭径寒溜泣:描绘古老桥梁的沧桑与自然环境的冷清,传达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 春浅山容瘦,风饕涧声急:表现出春天的景象,山色憔悴,风声急促,带出一种紧迫感。
- 一箪寄前村,野蔌旋收拾:展现乡村生活的简朴与自然,诗人寄情于此。
- 猫头髡笋尖,雀舌剥茶粒:描绘乡村的景象,生动有趣,充满活力。
- 土毛冠江西,斗酒况可挹:描述饮酒的场景,带有一丝幽默感。
- 聊同一笑粲,缓赋百忧集:表达与人交往的乐趣,抒发对生活的洒脱态度。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日光千丈毫”,将阳光比作毫毛,生动形象。
- 拟人:如“春浅山容瘦”,赋予春天以人的情感。
- 对仗:整首诗中有多处对仗,如“人厄与天穷”与“底用苦封执”。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风光和乡村生活,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感悟与对生活的热爱,同时流露出对人生困境的思考与自我解脱的渴望,展现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意象分析:
重要意象:
- 大仰云:象征自然的力量与神秘。
- 阳光:象征希望与生命的活力。
- 衡山:象征人生的困境与挑战。
- 春天:象征新生与希望。
- 乡村生活:象征简单与真实的生活状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韩苏”指的是哪两位文人? A. 杜甫与李白
B. 韩愈与苏轼
C. 陶渊明与王维
D. 白居易与李商隐 -
“日光千丈毫”中的“千丈毫”形容的是? A. 阳光的强烈
B. 风的猛烈
C. 雨的滋润
D. 雪的洁白 -
诗人通过“猫头髡笋尖,雀舌剥茶粒”展现了什么? A. 乡村的生活气息
B. 自然的严酷
C. 人生的无奈
D. 历史的沧桑
答案:
- B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饮酒》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与陶渊明的《饮酒》相比,范成大的这首诗更注重描绘自然景象与乡村生活的细腻之处,展现出一种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而陶渊明则更倾向于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歌史》
- 《诗经》与《楚辞》中的意象分析
以上内容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