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月坡初成》
时间: 2025-01-27 03:37:1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春日月坡初成
湖干月无际,月坡先得之。
山人倚杖间,坡上月到时。
逝者不可留,明月常如兹。
田夫荷锄归,渔舟亦来斯。
笑言堤柳畔,谁云不相知?
仰观天宇空,不碍浮云驰。
白话文翻译:
春天的日子,月光洒在山坡上。
湖面无边无际,月光在坡上最早显现。
一位山人靠着手杖站着,等着月光洒落到坡上。
逝去的人无法留住,明月依然常在。
农夫背着锄头回家,渔舟也归来此地。
在堤柳旁开怀畅谈,谁说我们不相识呢?
仰望天空空旷无垠,浮云飞驰不受阻碍。
注释:
字词注释:
- 湖干:湖面干净,形容湖水清澈。
- 月坡:月光照射的坡地。
- 山人:指隐士或山中人,代表一种清幽的生活。
- 逝者不可留:已逝去的人无法再留住,表达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 田夫:农夫,指在田间劳作的人。
- 荷锄:背着锄头,形容农人归家的情景。
- 堤柳:柳树生长在堤岸上,常用来描绘春天的景致。
- 天宇空:天空辽阔而空旷。
典故解析: 本诗未引用特定典故,但“明月常如兹”可与古诗词中对月的思考和情感联系起来,反映了古人对月亮的崇敬与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秦道然,清代诗人,生于江南,曾为官,晚年隐居于山水之间,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怀。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月、山、水为题材,表达对生活的感悟与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春日月坡初成》创作于春天,诗人可能在山坡上欣赏自然美景时所作,表达了对自然界的深切感受及对时光流逝的哲思。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宁静与月光的柔和,诗人在月光下的山坡上,静静地观察周围的景色,产生了对人生的感慨。首句“湖干月无际”,展现出湖面如镜的平静,月光如水般流淌,营造出一种无限的空间感。接下来的“月坡先得之”则描绘了月光首先洒落在山坡上,给人一种温暖而亲切的感觉。
诗中“逝者不可留,明月常如兹”一句,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虽然逝去的人无法留住,但明月依旧常在,给人以安慰和希望。随着田夫和渔舟的归来,诗的画面逐渐丰富,展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景象。
最后两句“仰观天宇空,不碍浮云驰”,将视野扩大至整个天空,表达了诗人对自由与人生的思考,浮云如同人生的变化,而明月则象征着稳定和永恒。整体上,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的细腻描写,传达了诗人对生命、时间与自然的深刻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湖干月无际:湖面宽广,月光照耀,形容春夜的宁静美好。
- 月坡先得之:月光先照在山坡上,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
- 山人倚杖间:隐士靠杖而立,反映一种闲适的生活状态。
- 坡上月到时:月光洒下,时机恰到好处,象征着生命的美好瞬间。
- 逝者不可留:感慨时光流逝,人无法逆转。
- 明月常如兹:尽管时光流逝,明月依旧,象征着永恒。
- 田夫荷锄归:农夫归家,描绘出生活的平凡与真实。
- 渔舟亦来斯:渔舟归来,增添了生动的生活气息。
- 笑言堤柳畔:在柳树下畅谈,显现人与人之间的温暖情谊。
- 谁云不相知?:质疑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强调心灵的相通。
- 仰观天宇空:仰望天空,表现对广阔世界的向往。
- 不碍浮云驰:浮云虽多,但并不妨碍心灵的自由飞翔。
修辞手法:
- 比喻:“月光如水”暗示了月光的清澈与柔和。
- 拟人:“明月常如兹”赋予了月亮情感,表现出一种亲切感。
- 对仗:“田夫荷锄归,渔舟亦来斯”形成对比,展现出多样的生活场景。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自然景色,表达了对生命、时间的感悟,以及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传递出一种恬淡、宁静的人生哲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湖:象征宁静与深远。
- 月:代表永恒与美好。
- 山人:象征隐逸与超然。
- 田夫:代表劳动与平凡。
- 渔舟:象征生活的丰富与多样。
- 堤柳:象征春天的生机与人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描绘的景象主要是什么? A. 冬天的雪景
B. 春天的月光
C. 秋天的丰收
D. 夏天的炎热 -
“逝者不可留,明月常如兹”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对时间的感慨
B. 对过去的怀念
C. 对未来的期望
D. 对生活的无奈 -
诗中提到的“田夫”指的是什么? A. 渔夫
B. 农夫
C. 商人
D. 学者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静夜思》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月夜忆舍弟》:同样描绘月光下的思念情感,但更集中于兄弟情深。
- 《静夜思》:反映孤独思乡的情感,与本诗的自然和谐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作品集》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典诗词解读》
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和分析,希望能够加深对《春日月坡初成》的理解与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