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见说幽居绕万松,栽梅能白杏能红。
人行剡曲溪山里,家住辋川图尽中。
白话文翻译
听说你所居住的地方四周环绕着万松,种植的梅花能开出白色的花,杏树也能开出红色的花。人们在剡曲的溪水和山中漫步,你的家就像辋川图中所描绘的那样美丽。
注释
- 幽居:隐秘安静的居所。
- 万松:成千上万的松树,指环境幽静、自然。
- 栽梅:种植梅树。
- 白杏、红:白色的杏花和红色的杏花。
- 剡曲:剡溪,指的是剡溪的曲折美景。
- 辋川图:是指一种美丽的山水画,描绘了辋川的自然风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诗人、词人。与陆游、范成大并称为“南宋三大家”。其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写山水田园,关注生活中的细节,强调个人的情感体验。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杨万里在辋川隐居之时,诗中提到的剡溪是其友人李与贤所居住的地方,表现了对友人幽静生活环境的向往与赞美。
诗歌鉴赏
杨万里的这首诗在描绘自然景色的同时,展现了隐居生活的宁静与美好。诗的开头通过“见说幽居绕万松”一句引入,立即将读者带入一个松林环绕、环境幽静的场景中。接着,诗人提到“栽梅能白杏能红”,通过对梅花与杏花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气息,暗含对自然美的欣赏与赞美。
在接下来的两句中,“人行剡曲溪山里,家住辋川图尽中”,则通过描绘人们在溪山中漫步的情景,进一步深化了诗中所表达的田园牧歌的意境。辋川图不仅是自然风光的象征,也代表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向往。整个诗句流畅自然,意境清新,呈现了杨万里对友人生活的羡慕,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泊。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见说幽居绕万松:听说你所居住的地方周围环绕着万松树,描绘出一个静谧的自然环境。
- 栽梅能白杏能红:在这样的环境中,种植的梅花开出白色,杏花则开出红色,强调了生机与美丽。
- 人行剡曲溪山里:描绘人们在剡溪和山中漫步的情景,体现出生活的惬意。
- 家住辋川图尽中:似乎你的家就像画中的辋川一样美丽,表达了对理想栖息地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友人的家比作辋川图,强调环境的美丽。
- 对仗:诗中“梅能白杏能红”使用了对仗的手法,增强了音韵的美感。
- 意象:松树、梅花、杏花、溪水等意象构成了优美的田园画面。
主题思想
全诗以自然景色为主线,表现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对友人幽静雅致生活的赞美,反映出一种对自然与宁静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松:象征长寿与坚韧,营造出幽静的氛围。
- 梅:代表坚韧与美丽,象征着高洁的品格。
- 杏:象征春天与希望,传达生机勃勃的感受。
- 溪山:象征自然的灵动与变幻,构成诗的背景。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万松”指的是什么?
A. 成千上万的松树
B. 成千上万的竹子
C. 成千上万的梅树
答案:A -
诗中“栽梅能白杏能红”强调了什么?
A. 梅花和杏花的颜色
B. 梅树和杏树的品种
C. 梅花与杏花的生长
答案:A -
诗人对友人的家居环境的态度是?
A. 嫉妒
B. 羡慕
C. 不屑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描绘春天的风景,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王维《山居秋暝》:通过秋天的山水,展现隐居生活的安宁。
诗词对比
比较杨万里与王维的作品,二者都描绘了自然的美,但杨万里的诗更强调对友人环境的羡慕,而王维则更注重个人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杨万里的诗中更注重色彩的对比与斗艳,王维则侧重于意境的深邃与内心的感受。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杨万里诗集》
- 《宋代诗词鉴赏》
- 《山水诗的艺术》
这些书籍可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杨万里的诗歌风格及其时代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