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重山》

时间: 2025-04-29 01:20:06

清角悲笳响遏云,平催凉月上、白纷纷。

塞垣砧杵小城闻,心铁石、谁解叹离群。

银烛水沈熏,引杯嫌独醉、但微醺。

参辰何事各天分,弹铗起、台斗气氤氲。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小重山
清角悲笳响遏云,
平催凉月上白纷纷。
塞垣砧杵小城闻,
心铁石谁解叹离群。
银烛水沈熏,引杯嫌独醉但微醺。
参辰何事各天分,
弹铗起台斗气氤氲。


白话文翻译:

清脆的角声和悲伤的笳声在空中回荡,
凉爽的月光催促着白云缓缓升起。
小城的墙外传来砧杵声,
而我心如铁石,谁能理解我对离群的叹息?
银烛的光辉沉浸在水面上,
我举杯独自饮酒,却只觉得微微醉意。
星辰何以各在天边,
弹铗声中,气氛弥漫着斗气的氤氲。


注释:

  • 清角:古代乐器,声音清脆;悲笳:悲伤的笛声。
  • 凉月:清凉的月光;白纷纷:形容月光与云彩交织的景象。
  • 塞垣:边塞的墙垣;砧杵:砧板和杵,形容人们在小城工作时的声音。
  • 心铁石:形容心如铁石般坚硬,难以感动;叹离群:对与他人分离的感慨。
  • 银烛:银色的蜡烛;水沈熏:形容烛光在水中映照。
  • 引杯:举杯;独醉但微醺:独自饮酒,只是略微醉意。
  • 参辰:星辰;天分:分散在天空。
  • 弹铗:弹奏铗音;斗气氤氲:形容争斗的气氛弥漫。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齐之鸾,明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作品多与边塞、离愁相关,风格深沉而富有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战乱时期,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及对离别的感慨,结合了个人情感与时代背景,充满了孤独与思索。


诗歌鉴赏:

《小重山》这首诗通过清角与悲笳的音响,营造出一种苍凉的氛围,诗人以此引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离群的惆怅。开头两句,清脆的乐声与凉月交织,象征着美好而又忧伤的意境,给人以强烈的心灵冲击。接下来的砧杵声则增添了乡村的生活气息,却也进一步突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助。

“心铁石谁解叹离群”,诗人用“铁石”来形容自己的内心,似乎在表明自己的坚强与无奈。面对离别,他更显得孤立无援。接下来,诗人描述独饮的情景,虽有微醺,却依然感到孤独。最后两句,星辰的分散与争斗的气氛,象征着人们的命运各自分离,彼此间的争执与隔阂。

整首诗在情感的深度和意境的构建上都非常成功,诗人将个人情感与广阔的宇宙结合,是对人生命运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清角悲笳响遏云:音乐声穿云而来,令人感到悲伤。
  2. 平催凉月上白纷纷:凉爽的月光在召唤着白云。
  3. 塞垣砧杵小城闻:小城墙外传来砧杵声。
  4. 心铁石谁解叹离群:我心如铁石,谁能懂我对离群的叹息。
  5. 银烛水沈熏,引杯嫌独醉但微醺:银烛光辉映水面,举杯独饮却只微醉。
  6. 参辰何事各天分:为何星辰各自分散在天边。
  7. 弹铗起台斗气氤氲:铗音中弥漫着争斗的气息。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心比作“铁石”,表达情感的坚硬与无奈。
  • 对仗:各句之间有对仗工整的结构,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中心思想是对离别的感慨与对孤独的深思,表现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和个人情感的细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清角、悲笳:代表音乐与情感的交织。
  • 凉月、白云:象征宁静与孤独的氛围。
  • 砧杵:代表生活的琐碎,却也引发离别的感伤。
  • 银烛:象征温暖与孤寂。

这些意象在诗中相互交融,共同构建出一种复杂的情感世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清角和悲笳分别代表什么?

    • A. 喜悦的音乐
    • B. 悲伤的音乐
    • C. 战争的声音
    • D. 自然的声音
  2. “心铁石谁解叹离群”中的“铁石”是形容什么?

    • A. 诗人的坚强
    • B. 诗人的柔弱
    • C. 诗人的感情
    • D. 诗人的经历

答案

  1. B
  2.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离骚》屈原
  • 《静夜思》李白
  • 《月夜忆舍弟》杜甫

诗词对比

  • 齐之鸾《小重山》与李白《静夜思》均表现了对故乡的思念,但前者更加关注个人的孤独与感伤,后者则更多表现对亲人的思念。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齐之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