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春夜
作者: 虞世南 〔唐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春苑月裴回,竹堂侵夜开。
惊鸟排林度,风花隔水来。
白话文翻译:
春天的花园里,明月缓缓升起,竹子在夜色中轻轻摇曳。
惊飞的鸟儿穿过树林,风中带来花香,隔着水面飘荡而来。
注释:
- 春苑: 春天的花园,象征着生机与美丽。
- 裴回: 缓缓地,形容月亮的移动。
- 竹堂: 竹子搭建的房屋,竹子在中国文化中常象征高洁和坚韧。
- 侵夜: 渐渐进入夜晚。
- 惊鸟: 受到惊吓的鸟,表现出一种突发的动态。
- 排林度: 穿过树林飞过。
- 风花: 风中的花香,象征春天的气息。
- 隔水来: 隔着水面传来的香气。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明显的典故引用,但其描绘的春天夜晚的宁静美好,体现了唐代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虞世南(558年-638年),字子期,号景山,唐代著名的诗人和书法家。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脱俗,富有情感,擅长描写自然景色。
创作背景:
《春夜》创作于唐代,正值社会繁荣时期,诗人通过描绘春夜的景色,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美好向往。
诗歌鉴赏:
《春夜》是一首典雅的春夜抒情诗,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出春夜的宁静和自然的美。诗的开头“春苑月裴回”,以月亮为引子,营造出一种柔和的氛围,月光照耀在春天的花园里,给人一种温暖而宁静的感觉。接着“竹堂侵夜开”,竹子在夜色中显得清幽,暗示着一种隐秘而安静的美。
后两句“惊鸟排林度,风花隔水来”,描绘了春夜的动态。惊飞的鸟儿象征着生命的活力,而风中的花香则进一步增强了春天的气息。整体上,诗人通过对比静与动、明与暗、香与影的描写,展现了春夜的多样性与丰富性,传达出一种自然和谐的美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春苑月裴回”:通过“月”字引入,暗示夜晚的宁静和美丽。
- “竹堂侵夜开”:竹子在夜色中轻轻摇曳,增添诗的层次感。
- “惊鸟排林度”:鸟儿的惊飞表现了春的生机与活力。
- “风花隔水来”:风中带来的花香,营造出一种悠远的意境。
-
修辞手法:
- 对仗: “春苑月裴回”和“竹堂侵夜开”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 “惊鸟”赋予鸟儿以情感,表现出一种生动的情景。
-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春夜的美景,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赞美,体现了诗人对春天的向往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意象分析:
- 月: 象征宁静和美好,常与思念结合。
- 竹: 象征高洁和坚韧,体现了诗人的品德。
- 鸟: 象征生命的活力和自由。
- 风花: 代表春天的气息,给予人们美好的感受。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描绘的时间是什么?
A. 夏天
B. 秋天
C. 春天
D. 冬天 -
诗中“惊鸟”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悲伤
B. 生机
C. 平静
D. 忧愁 -
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A. 对战争的反思
B. 对自然的热爱
C. 对爱情的失落
D. 对历史的沉思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夜泊牛津》王维
诗词对比:
- 李白的《静夜思》与虞世南的《春夜》都描绘了夜晚的美,但《静夜思》更侧重于思乡之情,而《春夜》则侧重于对春天自然景色的赞美。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