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幽山雨后应令》

时间: 2025-01-11 07:47:33

肃城邻上苑,黄山迩桂宫。

雨歇连峰翠,烟开竟野通。

排虚翔戏鸟,跨水落长虹。

日下林全暗,云收岭半空。

山泉鸣石涧,地籁响岩风。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肃城邻上苑,黄山迩桂宫。
雨歇连峰翠,烟开竟野通。
排虚翔戏鸟,跨水落长虹。
日下林全暗,云收岭半空。
山泉鸣石涧,地籁响岩风。

白话文翻译:

肃城的邻近是上苑,黄山则靠近桂宫。
雨停后,连绵的山峰显得更加翠绿,烟雾散去,野外的景色一片通透。
高空中有鸟儿嬉戏飞翔,跨过水面则是那长长的彩虹。
夕阳西下,林间已全然暗淡,云彩在半空中收拢。
山泉在石涧中鸣叫,地面传来岩风的声音。

注释:

字词注释:

  • 肃城:指肃州城,地名。
  • 上苑:古代的皇家园林。
  • 黄山:指的是黄山,名山之一。
  • 桂宫:传说中仙人的居所,意指高雅的境地。
  • 排虚:排开虚空,意指飞翔。
  • 跨水:跨越水面,形容飞翔的鸟。
  • :响声,这里指泉水的声音。
  • 地籁:地面上的声音,指风声。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在描写自然美时,引用的山、泉、林、云等意象都常见于古典诗词,表现了唐代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赞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虞世南,字子期,唐代诗人,初为官员,后归隐,擅长诗文,风格清新自然,常以描写自然景色为主。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唐代,正值盛唐时期,诗人受周围自然环境的影响,写下了对雨后山水景色的细腻描绘,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雨后山水的景色,展现了自然的神韵和生命的活力。诗的开头以“肃城邻上苑,黄山迩桂宫”引入,引导读者进入一个宁静而优美的自然环境。接着“雨歇连峰翠,烟开竟野通”,生动描绘了雨后翠绿的山峰和清晰的野外景色,给人以清新舒畅的感觉。

“排虚翔戏鸟,跨水落长虹”这一句通过鸟儿的飞翔和彩虹的倒影,传达了生机与活力,同时也暗示着大自然的和谐美好。“日下林全暗,云收岭半空”则转向黄昏时分,描绘了夕阳西下的景象,形成了昼夜交替的对比,增强了自然的变化感。

最后两句“山泉鸣石涧,地籁响岩风”,再一次回归自然的声音,展现了山间泉水的悦耳和岩风的低语,营造了一种宁静的氛围。整首诗以精美的意象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和热爱,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肃城邻上苑:描绘地理位置,设置诗的环境背景。
  • 黄山迩桂宫:进一步明确景色的细节,展现出皇家气息。
  • 雨歇连峰翠:雨后山峰显得更加翠绿,暗示生机。
  • 烟开竟野通:烟雾散去,视野清晰,象征清新空气。
  • 排虚翔戏鸟:鸟儿在空中嬉戏,充满动态感。
  • 跨水落长虹:彩虹跨越水面,展现自然之美。
  • 日下林全暗:描述黄昏,转向静谧感。
  • 云收岭半空:云彩在空中聚拢,暗示天气变化。
  • 山泉鸣石涧:自然的声音,营造宁静气氛。
  • 地籁响岩风:大自然的低语,带来和谐感。

修辞手法:

  • 比喻:用“跨水落长虹”形象生动地描述彩虹。
  • 拟人:如“山泉鸣”,赋予泉水以人的情感。
  • 对仗:如“日下林全暗,云收岭半空”,增强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珍视,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稳定和永恒,代表自然的伟大。
  • :代表生命和灵动,融合了自然的声音与情感。
  • :象征变化和流动,表现出自然的神秘。
  • :象征自由和生机,传递出生命的活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肃城”指的是哪个地方?
    A. 北京
    B. 肃州
    C. 洛阳
    D. 长安

  2. “雨歇连峰翠”中“翠”字的主要意思是什么?
    A. 绿
    B. 蓝
    C. 黄
    D. 红

  3. 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象是哪个时节的?
    A. 春天
    B. 夏天
    C. 秋天
    D. 冬天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王维《山居秋暝》
  • 孟浩然《春晓》

诗词对比:

  • 比较虞世南的《奉和幽山雨后应令》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均描绘了自然景色,但虞世南更侧重于雨后清新的气氛,而王维则更注重秋天的宁静和淡淡的忧伤。两首诗在意象和情感上各有千秋,展现了不同的自然美。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诗经与汉乐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