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和歌辞。饮马长城窟行》
时间: 2025-01-11 08:06:5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饮马长城窟行》
驰马渡河干,流深马渡难。
前逢锦车使,都护在楼兰。
轻骑犹衔勒,疑兵尚解鞍。
温池下绝涧,栈道接危峦。
拓地勋未赏,亡城律讵宽。
有月关犹暗,经春陇尚寒。
云昏无复影,冰合不闻湍。
怀君不可遇,聊持报一餐。
白话文翻译
骑马渡过河干,水流得很深,马儿难以渡过。
前方遇到华丽的车队,护卫在楼兰。
轻骑兵还在衔着缰绳,疑似敌军尚未解鞍。
温泉池下绝壁峭壁,栈道连接着险峻的山峦。
开疆拓土的功勋未曾受到赏赐,亡城的法令又怎能宽容。
明月下关口依然昏暗,经过春天,山岭依旧寒冷。
云层昏暗再无影迹,冰封合拢听不见湍流。
怀念你却无法相见,聊以一餐来回报你。
注释
- 驰马:快速奔跑的马。
- 河干:河岸。
- 锦车使:华丽的车队和使者,代表高贵身份。
- 都护:指负责边防的官员。
- 轻骑:轻装骑兵,通常机动性强。
- 怀君:思念对方,表达情感。
典故解析
- 楼兰:古代西域一个重要的城市,象征着边疆的异域风情和历史的沧桑。
- 拓地勋:指开疆拓土的功勋,常用于描述古代将领的成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虞世南(558年-638年),字子远,唐代著名的诗人和书法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写边塞生活与战争场景,具有很强的历史感和现实意义。
创作背景
《饮马长城窟行》创作于唐高宗时期,正值安史之乱前夕,战乱频繁,边疆士兵常年驻守,诗中表现了边疆将士的艰辛与思乡之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写边疆的自然环境与战争氛围,展现了战士们在艰苦环境中所承受的压力和思乡之情。开头几句描绘了骑马渡河的艰难,恰如士兵们在险恶环境中作战的艰辛,生动地表现出一种紧迫感。随着诗句的深入,诗人转向对边关生活的反思,提及未被赏赐的功勋与亡城的法令,似乎暗示了对当时政局的不满与无奈。最后几句表达了深切的思念之情,表现出战士在边疆孤独无助的心态,情感层次丰富而深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驰马渡河干:描绘了骑马者急切渡河的情景,展示了紧迫的氛围。
- 流深马渡难:强调河流的深度,增加了渡河的危险性。
- 前逢锦车使:华丽的车马队伍,象征着权贵与荣华。
- 都护在楼兰:提到的都护暗示着边防的艰辛与守护的责任。
- 轻骑犹衔勒:轻骑兵依然保持警觉,暗示着敌情的紧张。
- 温池下绝涧:描绘了自然的险峻,增强了环境的严酷感。
- 拓地勋未赏:表现出对功勋未被赏识的不满。
- 亡城律讵宽:提到亡城的法令,暗示了对法律的不公。
- 有月关犹暗:即使有明月,关口依然黑暗,象征着希望渺茫。
- 经春陇尚寒:春天过后,山岭依然寒冷,寓意着士兵的孤寂与无助。
- 云昏无复影:环境的阴暗与孤独感加深。
- 冰合不闻湍:冰封的河流,没有湍流声,象征着静止与无奈。
- 怀君不可遇:思念无法相见,表现出深切的思乡情。
- 聊持报一餐:以餐食来回应心中的情感,表现出一种无奈与期盼。
修辞手法
- 对仗:诗句中多处使用对仗手法,使诗歌节奏感强烈。
- 比喻: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来反映士兵的内心世界。
- 拟人:赋予自然景物以人的情感,增强了情感的传达。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在于表现边疆战士的孤独与思乡之情,反映出战争带来的苦痛与无奈,以及对荣华富贵的渴望与对现实的无奈。
意象分析
- 马:象征着勇敢与战斗精神。
- 河流:代表着阻碍与困难。
- 月亮:象征着思乡与孤独。
- 冰:代表着严寒与静止,反映出内心的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都护”指的是什么? A. 边防的官员
B. 一种马术
C. 诗人的朋友
D. 诗歌的主题 -
“怀君不可遇”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思念
C. 不满
D. 愤怒
答案
- A. 边防的官员
- B. 思念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夜泊牛津》:同样表现出思乡之情。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描写边塞生活与友人离别的情感。
诗词对比
- 《饮马长城窟行》与《月下独酌》:两首诗都涉及到孤独与思乡,但《饮马长城窟行》更加强调战争的艰辛,而《月下独酌》则更多地表现出对友谊的怀念与对生活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诗经》与《楚辞》对比研究
- 相关历史背景资料及评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