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幸江都应诏》
时间: 2025-01-11 05:01:4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奉和幸江都应诏 作者:虞世南 〔唐代〕
南国行周化,稽山秘夏图。
百王岂殊轨,千载协前谟。
肆觐遵时豫,顺动悦来苏。
安流进玉轴,戒道翼金吾。
龙旂焕辰象,凤吹溢川涂。
封唐昔敷锡,分陕被荆吴。
沐道咸知让,慕义久成都。
冬律初飞管,阳鸟正衔芦。
严飙肃林薄,暧景澹江湖。
鸿私浃幽远,厚泽润凋枯。
虞琴起歌咏,汉筑动巴歈多幸沾行苇,无庸类散樗。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南国的文化和自然景观,强调了历史上帝王的统治与和谐,以及当下的繁荣与和谐。诗中提到的“龙旂”和“凤吹”,象征着皇权和吉祥,表达了对未来的美好愿望。无论是自然界的变化,还是人们的生活,都在展现出一种生生不息的景象。
注释:
- 南国:指南方的国家,代表南方的文化。
- 稽山:古代的名山,通常象征着隐秘和高远。
- 百王:指古今帝王,暗示统治者的多样性。
- 肆觐:指朝见,向君主行礼。
- 龙旂:象征皇帝的旗帜。
- 凤吹:指凤凰的鸣叫,象征吉祥。
- 沐道:洗礼于道德之中。
- 阳鸟:春天到来的象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虞世南,唐代著名诗人、书法家,生于公元558年,卒于638年。他因其清雅的诗风和高超的书法而受到赞誉,是当时文人的代表之一。
创作背景:
本诗是应朝廷的诏命而作,旨在表达对国家繁荣昌盛的祝愿,反映了唐代社会的和谐与富足。
诗歌鉴赏:
《奉和幸江都应诏》以其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思想内涵,展现了唐代诗歌的艺术魅力。诗的开头便通过“南国行周化”揭示了文化的传播与交融,仿佛让人感受到南方独特的风情与历史底蕴。接着,诗人通过“百王岂殊轨,千载协前谟”表达了对历史长河中各个统治者的思考,强调了历史的传承与变迁。诗中涉及的自然景象,如“严飙肃林薄,暧景澹江湖”,不仅描绘了冬日的肃杀与春日的温暖,也象征着人生的起伏与变化。
整首诗语言优美,结构严谨,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国家未来的美好希望与对历史的深刻反思。通过细腻的描写,诗人将自然与人文紧密结合,营造出一种和谐而富有生机的氛围,使读者在欣赏诗歌的同时,感受到唐代社会的繁荣与昌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南国行周化:南方的文化传播。
- 稽山秘夏图:隐秘而深远的山水意象。
- 百王岂殊轨:历代王者的不同治理方式。
- 千载协前谟:历史的延续与共同目标。
- 肆觐遵时豫:朝见君主,遵守时机的喜悦。
- 顺动悦来苏:顺应自然,带来生机。
- 安流进玉轴:安静的流动,像玉一样的美好。
- 戒道翼金吾:警惕与守护的责任。
- 龙旂焕辰象:皇权的象征在闪耀。
- 凤吹溢川涂:吉祥的声音在空中回响。
修辞手法:
- 比喻:使用自然景象比喻人事。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 象征:龙与凤象征着权力与吉祥。
主题思想:
整个诗歌表达了对国家繁荣与历史延续的美好愿望,同时也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龙:象征权力与尊贵。
- 凤:象征吉祥与美好。
- 江湖:代表自然与人生的变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龙”和“凤”分别象征什么?
- A. 农业与工业
- B. 权力与吉祥
- C. 文明与野蛮
-
诗人通过“南国”的描写,强调了什么?
- A. 古代文化的衰退
- B. 南方的文化与自然环境
- C. 农业的重要性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王之涣《登鹳雀楼》: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强调了历史的流逝与希望的永恒。
- 杜甫《春望》: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与对未来的期待,情感更加沉重。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