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山东消息三首》

时间: 2025-01-26 02:35:24

王事私恩不共天,益都城下枕戈眠。

鲸鲵戮尽为京观,子孝臣忠亿万年。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闻山东消息三首 袁凯 〔明代〕 王事私恩不共天,益都城下枕戈眠。 鲸鲵戮尽为京观,子孝臣忠亿万年。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在公务与私情之间,天意不可共存,我在益都城下枕着兵器入眠。若能将巨鲸般的敌人全部消灭,筑成胜利的纪念碑,那么子孙孝顺、臣子忠诚的美德将流传亿万年。

注释: 字词注释:

  • 王事:指国家的公务。
  • 私恩:个人的情感或恩惠。
  • 不共天:不可共存,指公务与私情不能兼顾。
  • 益都城:古代地名,今山东省境内。
  • 枕戈眠:形容时刻准备战斗,连睡觉都枕着兵器。
  • 鲸鲵:比喻强大的敌人。
  • 戮尽:全部消灭。
  • 京观:古代战争胜利后,将敌人的尸体堆积起来,作为胜利的标志。
  • 子孝臣忠:指子孙孝顺、臣子忠诚。

典故解析:

  • 枕戈眠:出自《左传·宣公十五年》:“枕戈待旦,以待天子之命。”形容时刻准备战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袁凯,明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较广,风格多变,既有豪放的边塞诗,也有细腻的田园诗。此诗可能是在听到山东地区的战事消息后所作,表达了对国家安危的关切和对忠诚孝道的推崇。

创作背景: 明代时期,山东地区常有战事,诗人可能是在得知相关消息后,感慨时局,抒发个人情感和对国家忠诚的期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公务与私恩的不可共存,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大事的重视和对个人情感的牺牲。诗中“枕戈眠”的形象描绘了诗人时刻准备为国效力的决心。后两句通过对敌人的比喻和对胜利的展望,强调了忠诚和孝顺的重要性,表达了诗人对国家长治久安的深切期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句:通过“王事私恩不共天”表达了公务与私情不能兼顾的现实,强调了诗人对国家大事的重视。
  • 第二句:“益都城下枕戈眠”形象地描绘了诗人时刻准备战斗的状态,体现了对国家的忠诚。
  • 第三句:“鲸鲵戮尽为京观”用比喻手法将敌人比作巨鲸,表达了消灭敌人的决心和对胜利的期待。
  • 第四句:“子孝臣忠亿万年”总结了诗歌的主题,强调了忠诚和孝顺的价值,希望这些美德能流传久远。

修辞手法:

  • 比喻:“鲸鲵”比喻强大的敌人,增强了表达的生动性。
  • 对仗:“子孝臣忠”对仗工整,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强调公务的重要性,以及忠诚和孝顺的价值。通过对比公务与私恩的不可共存,诗人表达了对国家大事的重视和对个人情感的牺牲,同时通过对敌人的比喻和对胜利的展望,强调了忠诚和孝顺的重要性,希望这些美德能流传久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枕戈眠:形象地描绘了时刻准备战斗的状态。
  • 鲸鲵:比喻强大的敌人,增强了表达的生动性。
  • 京观:象征胜利和纪念,体现了对胜利的期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枕戈眠”的典故出自哪里? A. 《左传·宣公十五年》 B. 《史记》 C. 《汉书》 D. 《后汉书》

  2. 诗中“鲸鲵戮尽为京观”中的“京观”指的是什么? A. 胜利的纪念碑 B. 京城的景观 C. 京城的官员 D. 京城的学校

  3. 诗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A. 强调公务的重要性 B. 强调私恩的重要性 C. 强调战斗的重要性 D. 强调学习的重要性

答案: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表达了对国家安危的关切。
  • 王昌龄《出塞》:展现了边塞诗的豪放风格。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与袁凯此诗都表达了对国家安危的关切,但杜甫的诗更多地表现了战乱带来的苦难和对和平的渴望。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诗别裁集》:收录了袁凯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中国古代战争诗选》:收录了多首与战争相关的诗歌,可以进行比较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