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益之邀陈子山应奉秦景容县尹江上看花二公》

时间: 2025-01-11 11:37:00

寒食清明正好春,看花须着少年人。

少年看花花自喜,白发看花花亦嗔。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寒食清明正好春,看花须着少年人。 少年看花花自喜,白发看花花亦嗔。

白话文翻译:

寒食节和清明节正是春光明媚的时候,赏花应当是年轻人的事情。 年轻人赏花,花儿自然欢喜;而白发人赏花,花儿似乎也会生气。

注释:

寒食清明:寒食节和清明节,传统节日,寒食节在清明节前一天,都是春季节日。 正好春:正是春天最好的时节。 看花:赏花。 须着:应当是。 少年人:年轻人。 花自喜:花儿自然显得高兴。 白发:指老年人。 花亦嗔:花儿似乎也会生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袁凯,明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较广,风格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这首诗可能是在寒食节或清明节期间,作者观察到不同年龄段的人赏花时的不同情感反应,从而有感而发。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年轻人和老年人赏花时的不同情感反应,表达了时间流逝和人生阶段的感慨。诗中“少年看花花自喜”描绘了年轻人充满活力和生机,与春天的花朵相得益彰;而“白发看花花亦嗔”则暗示了老年人面对春花的无奈和感慨,花儿似乎也因为老年人的衰老而显得不悦。这种对比不仅展现了自然与人生的和谐与冲突,也反映了作者对生命无常的深刻认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寒食清明正好春:点明了时间和季节,寒食节和清明节是春天的节日,正是春光最好的时候。
  2. 看花须着少年人:提出了赏花的主体,认为赏花应当是年轻人的活动,因为他们更有活力和热情。
  3. 少年看花花自喜:通过拟人手法,表达了年轻人赏花时,花儿也显得高兴,与年轻人形成和谐的画面。
  4. 白发看花花亦嗔:同样使用拟人手法,表达了老年人赏花时,花儿似乎也会生气,暗示了老年人的无奈和感慨。

修辞手法:

  • 拟人:诗中将花儿赋予了情感,如“花自喜”和“花亦嗔”,增强了诗歌的生动性和情感表达。
  • 对比:通过年轻人和老年人的对比,突出了时间的流逝和人生阶段的不同感受。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比年轻人和老年人赏花时的不同情感反应,表达了时间流逝和人生阶段的感慨,以及对生命无常的深刻认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寒食清明:春天的节日,象征着生机和更新。
  • 花:春天的象征,代表着美丽和短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节日是: A. 春节 B. 寒食节和清明节 C. 中秋节 D. 端午节

  2. 诗中“少年看花花自喜”表达了什么? A. 年轻人赏花时,花儿也显得高兴 B. 年轻人赏花时,花儿会凋谢 C. 年轻人赏花时,花儿会开放 D. 年轻人赏花时,花儿会移动

  3. 诗中“白发看花花亦嗔”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同样描绘了春天的景色,但更多地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 王维《鸟鸣涧》:通过描绘春天的宁静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与袁凯的这首诗对比,前者更多地关注社会和政治,后者则更注重个人情感和自然景色的描绘。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中国古代诗歌选》:收录了众多古代诗人的作品,包括袁凯的这首诗。
  • 《中国文学史》:详细介绍了中国文学的发展历程,包括明代诗歌的特点和代表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