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

时间: 2025-01-11 17:10:47

寒鸡不饱亦知鸣,布被堆中又五更。

唤此枕边烟浪梦,杂然风外鼓钟声。

花笼宿雾方冲湿,窗识朝阳已弄明。

盥濯是身无始业,一炉香火向三清。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寒鸡不饱亦知鸣,布被堆中又五更。
唤此枕边烟浪梦,杂然风外鼓钟声。
花笼宿雾方冲湿,窗识朝阳已弄明。
盥濯是身无始业,一炉香火向三清。

白话文翻译:

寒冷的鸡虽然没有吃饱,却还是会知道鸣叫;在堆积的布被中又到了五更天。
我唤醒了枕边的烟雾梦,外面风中夹杂着鼓声和钟声。
花儿笼罩在宿雾中,刚刚被冲湿,而窗外的朝阳也已经明亮。
洗净的是身体,心中却没有开始的事情;一炉香火朝向三清(道教的三位尊神)。

注释:

  • 寒鸡:指的是早晨未吃饱的鸡,寓意清晨的寒冷。
  • 布被:指被子,形容天气寒冷时的包裹感。
  • 五更:指的是夜间到黎明的时刻,古代将夜晚分为五更。
  • 烟浪梦:形容朦胧的梦境,如烟雾般飘渺。
  • 鼓钟声:指外界传来的鼓声和钟声,营造出一种清晨的氛围。
  • 三清:道教的三位尊神,分别是太上老君、元始天尊和灵宝天尊,象征着道教的纯净与神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郑刚中(生卒年不详),宋代诗人,以清新自然、情感细腻著称。他的诗风受到了王维、白居易等人的影响,善于描写自然景色与人情。

创作背景:

《春晚》创作于宋代春天的夜晚,诗人通过描绘清晨的景象,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思考和对自然的感悟。此时正值春季,万物复苏,诗人借此表达了对生命的热爱和对清晨宁静氛围的珍惜。

诗歌鉴赏:

《春晚》是一首描绘清晨景象的诗,整首诗以清晨为背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环境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悟。诗的开头以“寒鸡不饱亦知鸣”引入,描绘了寒冷清晨的情景,展现了生命的顽强与自然的规律。通过“布被堆中又五更”,诗人传达出一种在寒冷中挣扎求生的气氛,突显了春天的到来与生命的复苏。

紧接着,诗人提到“唤此枕边烟浪梦”,展现出一种梦境的朦胧与现实的交错,仿佛在提醒读者对于生活中美好瞬间的珍惜。同时,外界的“鼓钟声”也为清晨增添了几分生动,反映出生活的节奏与活力。

后半部分通过“花笼宿雾方冲湿”,“窗识朝阳已弄明”,展现了春天的气息以及晨曦初露的美好。诗人在此不仅描绘了自然的景色,也表达了内心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

最后一句“盥濯是身无始业,一炉香火向三清”,诗人则深化了内心的宁静与对道教文化的向往,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哲思,强调了身心的洗涤与精神的升华。

整首诗言简意赅,通过细腻的景象描绘,传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展现出一种蓬勃向上的生命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寒鸡不饱亦知鸣:即使是寒冷未吃饱的鸡也会在天亮时鸣叫,表现出自然规律的力量与生命的坚韧。
  2. 布被堆中又五更:描绘诗人在被窝中感受到的寒冷与安宁,时间的推移让人感受到黎明的来临。
  3. 唤此枕边烟浪梦:在梦境中醒来,烟雾缭绕,表现出梦与现实的交织。
  4. 杂然风外鼓钟声:外界的声音唤醒了诗人,增强了清晨的氛围。
  5. 花笼宿雾方冲湿:春天的花朵在雾中显得朦胧而湿润,象征着新生。
  6. 窗识朝阳已弄明:窗外的朝阳象征着希望与清晰,带来新的开始。
  7. 盥濯是身无始业:洗净身体却没有实质的工作,表现出一种对物质的超然态度。
  8. 一炉香火向三清:向道教的三清焚香,表达对精神世界的追求与敬仰。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烟浪梦”,将梦境比作烟雾,增加了朦胧感。
  • 拟人:如“寒鸡不饱亦知鸣”,赋予了鸡以感知的能力。
  • 对仗:诗中多处运用对仗,如“唤此枕边烟浪梦,杂然风外鼓钟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清晨的描绘,表达了生命的坚韧与自然的美好,同时展现出诗人对内心宁静的追求与对精神世界的向往。通过简单的日常景象,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与哲学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寒鸡:象征清晨的寒冷与生命的坚韧。
  • 布被:代表温暖与安全感。
  • 烟浪梦:象征梦境的迷离与想象。
  • 朝阳:象征希望与新生。
  • 香火:代表对精神世界的向往与敬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寒鸡不饱亦知鸣”表现了什么?

    • A. 鸡的饥饿感
    • B. 生命的坚韧
    • C. 鸡的鸣叫声
  2. “窗识朝阳已弄明”中的“朝阳”象征着什么?

    • A. 希望
    • B. 失落
    • C. 恐惧
  3. “一炉香火向三清”反映了诗人对什么的向往?

    • A. 物质生活
    • B. 精神世界
    • C. 自然景观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鸟鸣涧》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王维《鸟鸣涧》:同样描写自然与生命,但更着重于山林之间的宁静与和谐。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通过草的生长与凋零,表达了人生的无常与情感的流动。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
  • 《唐宋诗词鉴赏与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