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田征君(一作敬答田征君游岩)》
时间: 2025-01-10 19:15:2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家临清溪水,溪水绕盘石。
绿萝四面垂,褭褭百馀尺。
风泉度丝管,苔藓铺茵席。
传闻颍阳人,霞外漱灵液。
忽枉岩中翰,吟望朝复夕。
何当遂远游,物色候逋客。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家临近清澈的溪水,溪水环绕着盘石流淌。四周的绿萝垂挂下来,长得有一百多尺。风吹过,泉水的声音如同丝管的乐音,苔藓铺成的地面宛如柔软的席子。听说颍阳的人们,常常在霞光之外洗漱那灵秀的水。忽然想到在岩中徘徊吟唱,白天和夜晚都在仰望这美好的景色。什么时候才能远游,寻找那些隐逸的客人呢?
注释
- 家临:指的是居住的地方靠近。
- 清溪水:清澈的溪水。
- 绿萝:一种常见的爬藤植物,常用来形容生机勃勃的景象。
- 褭褭:形容青藤垂挂的样子。
- 风泉:风声和泉水声交织在一起。
- 苔藓:生长在潮湿环境中的植物,常用来铺垫地面。
- 颍阳:古地名,此处指代一群隐士。
- 霞外:指霞光之外,形容美好的自然景象。
- 灵液:灵秀的水,象征着清泉的纯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宋之问,字子京,号青溪,唐代诗人,生于大历年间,卒年不详。他以五言诗和七言诗闻名,风格清新自然,擅长描绘山水田园之美,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诗人游览山水时写成,受到自然景色的启发,表达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热爱。
诗歌鉴赏
宋之问的《答田征君》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与隐逸生活的诗作,展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感悟。诗中开篇描绘出清澈溪水和缠绕的绿萝,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生机勃勃的自然氛围。诗词的前四句通过对溪水、绿萝、风泉及苔藓的描绘,展示了一个理想的生活环境,令人心生向往。而后面几句则转向对隐士生活的思考,诗人似乎在问自己,何时能够真正地远离尘世的喧嚣,追求那种洒脱自在的生活。
整首诗在意象上极为丰富,水、绿萝、风、苔藓等元素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和谐的画面,突显出自然之美与人文情怀的结合。同时,诗中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愁与渴望,表现了诗人对逍遥生活的追求与对现实生活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家临清溪水:诗人居住的地方靠近清澈的溪水,给人一种宁静舒适的感觉。
- 溪水绕盘石:溪水环绕着盘石,展现了自然环境的优美。
- 绿萝四面垂:四周的绿萝垂挂下来,表现出生命的旺盛与自然的和谐美。
- 褭褭百馀尺:绿萝生长得非常茂盛,营造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意象。
- 风泉度丝管:风声与泉水声交融,宛如乐器演奏,给人以美的享受。
- 苔藓铺茵席:苔藓如同铺成的席子,暗示着自然的柔软与温暖。
- 传闻颍阳人:提到颍阳的隐士,表明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 霞外漱灵液:在霞光之外洗漱灵秀的水,象征着纯净与美好。
- 忽枉岩中翰:突然想到在山岩中徘徊吟唱,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 吟望朝复夕:白天和夜晚都在吟唱与欣赏,表现了诗人的情感投入。
- 何当遂远游:期待能有一天远游,追寻心中的理想。
- 物色候逋客:寻找隐逸的访客,传达了对志同道合者的向往与期待。
修辞手法
诗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
- 比喻:用“风泉度丝管”来比喻风和泉水的和谐音调。
- 拟人:将自然景物赋予人的情感和动作,如“吟望朝复夕”表达人对自然的热爱。
- 对仗:如“家临清溪水,溪水绕盘石”,在句式上形成对仗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传达了对隐逸生活的追求和对理想生活的渴望。诗人通过对美好自然景色的描绘,抒发了对自由自在、远离尘世烦扰的向往,展现了其内心的宁静与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清溪水:象征着纯净与自然的美好。
- 绿萝:代表生机与活力,展现大自然的繁盛。
- 苔藓:象征着宁静与柔和,营造温暖的氛围。
- 灵液:象征着清澈与灵秀,体现诗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家临清溪水”的意思是: A. 家在溪水旁
B. 家在山上
C. 家在城市
D. 家在田野 -
“何当遂远游”表达了诗人: A. 想去旅行
B. 想回家
C. 想隐居
D. 想参加宴会 -
诗中提到的“颍阳人”是指: A. 隐士
B. 文人
C. 商人
D. 农民
答案
- A
- C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鹿柴》:同样表现了自然美与隐逸生活。
-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描绘了山水之美与对自由的向往。
诗词对比
- 《答田征君》与王维《山居秋暝》:两者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隐逸生活的向往,但王维的诗更加强调秋天的宁静与孤寂,而宋之问则更注重溪水的灵动与生机。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选》
- 《诗经与唐诗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