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昌道中》
时间: 2025-01-24 12:04:4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轻风五两此经行,曲岸停舟夜火明。
落日楼台临远水,中宵鼓角起严城。
射书人去碑常在,洗耳风高俗尚清。
闻道园林多胜概,柳塘桃坞棹歌声。
白话文翻译:
轻风轻轻地拂过,我在此处漫步行走,
曲折的岸边停着小舟,夜晚的篝火闪烁明亮。
落日的余辉照耀着楼台,映衬着远方的水面,
午夜的鼓声和号角声响起在严密的城墙。
送信的人已经离去,碑铭依然矗立在那里,
耳边的风声清新,世俗之气尚且清淡。
听说园林中有许多美好的景致,
柳塘和桃坞之间,桨声歌唱不断。
注释:
- 轻风五两:轻风徐来,五两是形容轻微的风力。
- 此经行:此处经过,行走于此。
- 曲岸:弯曲的河岸。
- 夜火:夜间的篝火。
- 落日:夕阳西下。
- 楼台:指的是建筑物。
- 严城:严密的城池。
- 射书人:送信的人。
- 碑常在:碑文依旧在。
- 洗耳:耳朵清静,形容心境清明。
- 俗尚清:世俗的风气依然清新。
- 胜概:美好的景观。
- 柳塘桃坞:柳树和桃树环绕的水塘和小湾。
- 棹歌声:划桨时的歌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董思凝,清代诗人,其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文情怀,风格优雅清新。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行旅途中,作者通过描绘旅途的景色与感受,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清新人文环境的向往。
诗歌鉴赏:
《东昌道中》是一首描绘自然风光与旅途感受的诗作。诗中的每一句都透出一种莹润的意境,令读者仿佛置身于轻风拂面的河岸之旁。开头的“轻风五两”便营造出一种轻松自在的氛围,接下来的“曲岸停舟夜火明”则让人感受到温暖的夜晚与静谧的水面。落日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的魅力,还蕴含了时间流逝的哲思,画面感极强。
诗中写道“中宵鼓角起严城”,在宁静的夜中,鼓声和号角声的响起,仿佛在提醒人们世间的繁华与喧嚣。这种对比不仅增强了诗的层次感,也深化了诗的情感内涵。在后续的描写中,作者提到“洗耳风高俗尚清”,展现了作者对清新环境的珍视与对世俗喧嚣的排斥,显示出一种宁静致远的生活追求。
最后的“闻道园林多胜概,柳塘桃坞棹歌声”则回归到自然之美,传达出一种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欣赏。整首诗在优美的自然景象中,融入了诗人的情感与哲思,给人以美的享受与心灵的共鸣。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轻风五两此经行:轻风拂面,作者在此地漫步。
- 曲岸停舟夜火明:弯曲的岸边,船只停泊,夜间火光明亮。
- 落日楼台临远水:夕阳下,楼台映照着远处的水面。
- 中宵鼓角起严城:午夜时分,鼓声与号角声响起于城墙之中。
- 射书人去碑常在:送信的人已离去,碑铭依然存在。
- 洗耳风高俗尚清:耳边的风声清新,世俗的风气依然清淡。
- 闻道园林多胜概:听说园林中有许多美好的景致。
- 柳塘桃坞棹歌声:柳塘与桃坞之间,传来划船的歌声。
-
修辞手法:全诗运用了丰富的比喻与对仗手法,增强了诗的音乐感与画面感,如“夜火明”、“棹歌声”等词句,生动形象地展现了自然景致。
-
主题思想:整首诗传达了作者对自然美的向往,以及对世俗喧嚣的淡然与超脱,体现了一种清新脱俗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 轻风:象征自然的宁静与舒适。
- 夜火:象征温暖与团聚的时刻。
- 落日:象征时光流逝与美好瞬间的珍惜。
- 鼓角声:象征社会生活中的喧闹与现实。
- 园林、柳塘、桃坞:象征自然的美好与人文的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东昌道中》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杜甫
- C) 董思凝
- D) 白居易
-
诗中“洗耳风高”的含义是什么?
- A) 耳边的风声清新
- B) 耳朵被水洗了
- C) 风声刺耳
- D) 耳朵听不见
-
“落日楼台临远水”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 A) 黄昏时分的宁静
- B) 早晨的朝阳
- C) 正午的炽热
- D) 夜晚的星空
答案:
- C) 董思凝
- A) 耳边的风声清新
- A) 黄昏时分的宁静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泊秦淮》- 杜甫
- 《山中问答》- 王维
诗词对比:
- 《东昌道中》 vs 《泊秦淮》:
- 两首诗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东昌道中》更侧重于旅途的宁静与人文情怀,而《泊秦淮》则更多地表达了对历史与时光的感慨。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董思凝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