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

时间: 2025-01-24 12:03:33

窣地重重帘幕,临风小小庭轩。

绿窗朱户映婵娟。

忽听歌讴宛转。

既是耳根有分,因何眼界无缘。

分明咫尺遇神仙。

隔个绣帘不见。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窣地重重帘幕,临风小小庭轩。
绿窗朱户映婵娟。忽听歌讴宛转。
既是耳根有分,因何眼界无缘。
分明咫尺遇神仙。隔个绣帘不见。

白话文翻译:

窗帘层层重重,微风吹拂着小小的庭院。
绿窗和红门映照着月亮的清辉。忽然听见悠扬的歌声。
既然耳朵能听见,为什么眼睛却看不见?
明明就在咫尺之间遇见了神仙,却隔着绣帘无法相见。

注释:

  • 窣地:形容轻微的声音,或指轻柔的动作。
  • 重重帘幕:层层叠叠的帘幕。
  • 临风:迎着风。
  • 小小庭轩:小巧的庭院和平台。
  • 婵娟:指月亮的美丽,常用以形容月色明亮。
  • 歌讴宛转:歌声婉转动听。
  • 耳根:指听觉。
  • 眼界:视野,或指眼睛所能看到的事物。
  • 咫尺:形容距离非常近。
  • 神仙:这里指美丽的女子,或理想中的人。
  • 绣帘:绣有花纹的帘子,起到隔离的作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了元,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和社会生活。其诗风细腻,言辞优美,常用自然景物来表达内心情感。

创作背景:

该诗写于作者生活中的某个闲适时光,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遗憾。通过描绘庭院和月色,展现了一个静谧而又富有情感的场景。

诗歌鉴赏:

《西江月》是一首抒情诗,体现了了元细腻的情感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诗中通过描绘庭院的景象,营造出一种静谧而优雅的氛围。层层的帘幕和微风带来的细微声音,仿佛让人置身于一个宁静的梦境。特别是“忽听歌讴宛转”一句,声韵的婉转与月光的柔和交相辉映,增添了诗的韵味。

诗的下半部分通过对比,表达了作者内心的矛盾与无奈。虽然耳朵能听见优美的歌声,心灵也感受到它的美好,但眼睛却无法看到眼前的美丽,这种隔阂让人感到遗憾。最后一句“隔个绣帘不见”,更是将这种无奈推向高潮,绣帘象征着现实与理想之间的障碍,既美丽又令人心痛。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自然美,也深刻地反映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窣地重重帘幕:描写了帘幕的层叠和微风,营造出一种静谧的环境。
  2. 临风小小庭轩:小庭院在风中轻轻摇动,表现出一种闲适的生活情景。
  3. 绿窗朱户映婵娟:窗户的颜色与月光相互辉映,展现出宁静的美感。
  4. 忽听歌讴宛转:突然听到动人的歌声,增添了诗的音韵美。
  5. 既是耳根有分:表明耳朵能感受到美好的事物。
  6. 因何眼界无缘:反问眼睛为何看不见,表达内心的惆怅。
  7. 分明咫尺遇神仙:明明就在近处遇到理想中的人或美好,却无法相见。
  8. 隔个绣帘不见:最后以“绣帘”作为象征,暗示现实的障碍。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月亮比作美丽的婵娟,生动形象。
  • 对仗:如“耳根有分”与“眼界无缘”,形成鲜明的对比,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拟人:将歌声拟人化,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情感的流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对美好事物的渴望和追求,同时也揭示了人与理想之间的距离与无奈。通过这种内心的挣扎,表现了对生活的感慨和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帘幕:象征着隔离与阻碍,暗示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 庭轩:代表着宁静的生活状态,体现了诗人的闲适。
  • 月亮:象征着美好与理想,常常用来抒发思念之情。
  • 歌声:象征着美好与快乐,但同时也是一种无法触及的遥远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描绘了怎样的场景?
    A. 热闹的集市
    B. 宁静的庭院
    C. 高山流水

  2. “耳根有分”指的是什么?
    A. 听到美妙的声音
    B. 看到美丽的景象
    C. 触摸到美好的事物

  3. 诗中提到的“绣帘”象征着什么?
    A. 美好的生活
    B. 现实的障碍
    C. 友情的隔阂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月下独酌》相比,了元的《西江月》更侧重于表达内心的情感与无奈,而李白则更强调个人的豪情与自然的壮丽。两首诗都涉及月亮这一意象,但表现出的情感基调却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唐诗宋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