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洛阳城》

时间: 2025-01-27 04:05:41

挽裛上天津,伊阙当我前。

连峰左右起,奔走相后先。

古来五岳内,嵩高极中天。

仪刑正四表,襟带流三川。

河山固王室,岂直金城坚。

汉业此中兴,周都竟东迁。

壮游快一览,遗迹悲千年。

颓垣旧谁筑,野蔓栖朝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出洛阳城
程本立 〔明代〕

挽裛上天津,伊阙当我前。
连峰左右起,奔走相后先。
古来五岳内,嵩高极中天。
仪刑正四表,襟带流三川。
河山固王室,岂直金城坚。
汉业此中兴,周都竟东迁。
壮游快一览,遗迹悲千年。
颓垣旧谁筑,野蔓栖朝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洛阳城的深深思念以及对历史的感慨。前两句描绘了从高处俯瞰洛阳的景象,接着提到五岳之中嵩山的高耸,象征着伟大的历史和文化。诗人对古代王朝的兴衰进行了反思,指出洛阳不仅仅是金城坚固,还是汉朝兴起的地方,最终东迁到周朝。后四句则表达了诗人对历史遗迹的伤感与对衰败的惋惜。

注释

  • 挽裛:意为“牵引着长长的衣裳”,这里形容高空的景色。
  • 伊阙:指的是天子居住的地方。
  • 连峰:指山脉的连绵起伏。
  • 仪刑:古代指的是朝廷的法度和仪式。
  • 襟带:指河流的流向。
  • 汉业:指汉朝的兴盛。
  • 壮游:意为壮丽的游览,激发人的豪情。

典故解析

  • 五岳嵩山:五岳是中国的五座名山,嵩山被视为其中之首,象征着大气和高贵。
  • 汉业中兴:指的是汉朝的复兴,强调了历史的变迁与文化的传承。
  • 周都东迁:指周朝的都城从西方迁至东方,反映了历史的变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程本立,明代诗人,作品多以抒怀、咏史为主。他的诗歌常常表现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

创作背景

《出洛阳城》创作于明代,历史背景上正值明朝的兴盛时期,诗人通过对洛阳的描绘,表达了对古代文化的怀念与对当下社会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出洛阳城》展现了诗人对古都洛阳的深厚情感。诗中通过对山川河流的描绘,将历史与自然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开头的“挽裛上天津,伊阙当我前”展示了诗人站在高处俯瞰洛阳的壮丽景色,表现出诗人对这座城市的珍惜与向往。诗的中段提到五岳和嵩山,显示出古代文化的深厚底蕴,暗示着洛阳作为文化中心的地位。最后几句则展现了历史的沧桑与衰落,尤其是“颓垣旧谁筑,野蔓栖朝烟”一句,表达了对历史遗迹的哀叹,令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与岁月的无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挽裛上天津:高处俯瞰,衣袂飘扬,表现出诗人的豪情。
  2. 伊阙当我前:描绘了洛阳的历史地位,仿佛在和诗人对话。
  3. 连峰左右起:山脉环绕,形成了自然的屏障,象征古都的雄伟。
  4. 奔走相后先:山川的奔流,表现出自然的力量。
  5. 古来五岳内:承接前文,提到五岳,强调地理与历史的关系。
  6. 嵩高极中天:嵩山的高耸,象征着古代文化的巅峰。
  7. 仪刑正四表:指代古代的法度与制度。
  8. 襟带流三川:河流交错,象征着历史的变化与文化的交融。
  9. 河山固王室:表达了山河的坚固,代表了国家的安宁。
  10. 岂直金城坚:强调洛阳的历史地位,不仅是坚固的金城。
  11. 汉业此中兴:提及汉朝的兴起,体现历史的辉煌。
  12. 周都竟东迁:指代周朝的迁都,反映历史的流转。
  13. 壮游快一览:诗人对壮丽景色的赞叹与向往。
  14. 遗迹悲千年:对历史遗迹的感慨,暗示历史的无情。
  15. 颓垣旧谁筑:对古代建筑的问询,表现出对历史的追溯。
  16. 野蔓栖朝烟:自然的生长与历史的衰败形成对比,表现出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挽裛上天津”,将诗人自喻为高人。
  • 对仗:整首诗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 排比:如“河山固王室,岂直金城坚”增强了论述的力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洛阳的自然景观与历史遗迹,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思考、对文化的珍惜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展现了深厚的历史情怀与人文关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洛阳:象征古代文化的中心,历史的积淀。
  • 五岳: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巅峰,历史的象征。
  • 嵩山:象征着高贵与伟大,文化的象征。
  • 河山:代表祖国的壮丽山河,象征着国家的安宁与繁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伊阙”指的是哪个地方?

    • A. 洛阳
    • B. 天津
    • C. 嵩山
  2. “颓垣旧谁筑”中“颓垣”指的是什么?

    • A. 废墟
    • B. 高墙
    • C. 新建筑
  3. 诗人通过哪些意象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

    • A. 只提到山川
    • B. 提到历史遗迹和自然景观
    • C. 只提到城市的繁华

答案

  1. A. 洛阳
  2. A. 废墟
  3. B. 提到历史遗迹和自然景观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王之涣
  • 《滕王阁序》 王勃

诗词对比

  • 《登高》:同样描绘了自然与历史的结合,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感慨。
  • 《滕王阁序》:强调历史的沧桑,表现了诗人对历史遗迹的深思,主题与《出洛阳城》相似。

参考资料

  • 《明代诗歌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选读》
  • 《历史与文化的交融:古诗词中的意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