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溪》

时间: 2025-01-27 04:01:38

梧桐荫清溪,溪水波粼粼。

上有五色鸟,下有黄金鳞。

秋雨洗白石,春风生绿蘋。

愿学羊裘子,时来垂钓缗。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梧桐荫清溪,溪水波粼粼。
上有五色鸟,下有黄金鳞。
秋雨洗白石,春风生绿蘋。
愿学羊裘子,时来垂钓缗。

白话文翻译:

在梧桐树的荫蔽下,清溪水面波光粼粼。
溪上飞舞着五色的鸟,下游游弋着金色的鱼。
秋雨把白色的石头洗得干干净净,春风使绿色的水葱茏而生。
我愿意像羊裘的儿子那样,等待时机去垂钓。

注释:

  • 梧桐:一种树木,常用来比喻高洁的品格。
  • 清溪:清澈的小河,表示自然的美好。
  • 五色鸟:指色彩斑斓的鸟类,象征着生机与美丽。
  • 黄金鳞:指金色的鱼鳞,象征富饶和珍贵。
  • 秋雨:指秋天的雨水,代表洗净和清新。
  • 白石:白色的石头,常用来象征纯净。
  • 春风:春天的风,象征着生机和希望。
  • 羊裘子:传说中的人物,意指在适当的时机享受生活。
  • 垂钓:指钓鱼,象征着一种悠闲的生活方式。

典故解析:

“愿学羊裘子”中的“羊裘子”出自《庄子》,意指追求自然与自由的生活态度。庄子强调顺应自然,提倡逍遥自在的生活方式,诗人借此表达自己向往恬淡生活的愿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程本立,明代诗人,生活在中国历史的变革时期。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和对自然的细腻描写而著称。其作品多描绘山水之美,表达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桐溪》创作于作者对自然的向往之际,体现了他对宁静生活的追求和对外界喧嚣的排斥。诗中流露出一种淡泊明志的情怀,反映了明代文人对自然的热爱。

诗歌鉴赏:

《桐溪》是一首描绘自然美的诗作,诗人通过对梧桐、清溪、五色鸟和黄金鳞的描写,构建了一个宁静而生动的自然场景。开篇用“梧桐荫清溪”展现了树木的荫蔽与溪水的清澈,给人一种舒适的感觉。接着“上有五色鸟,下有黄金鳞”描绘了生机勃勃的生态,五色鸟和金色鱼的搭配构成了色彩和谐的画面,表现了自然界生机的勃勃。

“秋雨洗白石,春风生绿蘋”则是对季节变化的描写,秋雨带来的清新和春风带来的生机让人感受到自然的轮回与和谐美。这种描写不仅展示了诗人细腻的观察力,也进一步深化了自然美的主题。

最后一句“愿学羊裘子,时来垂钓缗”表达了作者对悠闲生活的向往,借用典故传达出一种顺应自然、享受生活的哲学态度。整首诗既有自然景物的美,又蕴含了深厚的人生哲理,读后令人心旷神怡,思绪飞扬。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梧桐荫清溪:梧桐树的阴影洒落在清澈的小溪上,展现出一幅静谧的画面。
  2. 溪水波粼粼:溪水在阳光下闪烁着波光,动静结合,生动而美丽。
  3. 上有五色鸟:天空中有色彩斑斓的鸟儿飞翔,象征着生命的多样和活力。
  4. 下有黄金鳞:水中游动着金色的鱼,象征着财富与生命的繁荣。
  5. 秋雨洗白石:秋天的雨水洗净了白色的石头,寓意着自然的更新。
  6. 春风生绿蘋:春风吹拂,绿草与水葱相生,象征着生命的复苏。
  7. 愿学羊裘子:我希望能像羊裘的儿子那样,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
  8. 时来垂钓缗:在合适的时机,安静地垂钓,享受生活中的乐趣。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物与人物情感联系起来,如将五色鸟与黄金鳞比作生命的美丽。
  • 对仗:诗中上下句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音韵美。
  • 拟人:将自然现象赋予人的情感,如“春风生绿蘋”,使自然更具生机。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自然的热爱与对悠闲生活的向往,体现了诗人对简单、恬淡生活的追求和对自然美的感悟,传达了一种顺应自然的生活哲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梧桐:象征高洁与宁静。
  • 清溪:象征纯净的自然环境。
  • 五色鸟:象征多样的生命和美丽。
  • 黄金鳞:象征财富与生机。
  • 秋雨:象征洗净与清新。
  • 春风:象征生命的复苏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黄金鳞”指的是哪种生物?

    • A. 鳄鱼
    • B. 金鱼
    • C. 鳟鱼
    • D. 鲤鱼
  2. 诗中“愿学羊裘子”表达了什么样的生活态度?

    • A. 追求名利
    • B. 顺应自然
    • C. 热爱旅行
    • D. 忧国忧民
  3. 诗中描绘的秋雨有什么作用?

    • A. 增加了阴郁气氛
    • B. 洗净了白石
    • C. 产生了洪水
    • D. 使溪水变浑浊

答案:

  1. B. 金鱼
  2. B. 顺应自然
  3. B. 洗净了白石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王维《山居秋暝》
  • 孟浩然《春晓》

诗词对比:

  • 程本立的《桐溪》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描绘了自然的宁静与美丽,但前者更侧重于生动的生态描写,而后者则更强调内心的宁静与哲思。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明代诗人研究》
  • 《诗词与人生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