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 其四 寄寿平左江》
时间: 2025-01-11 11:06:1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沁园春 其四 寄寿平左江
作者: 樊增祥 〔清代〕
昔在南台,谩骂董龙,疏弹李猫。
为灯笼锦事,不宽彦博,南山集序,几累灵皋。
朱凤落南,红狼屡北,战胜归来血洗刀。
蛮姬巧,把南征俊句,绣上弓韬。
左江群盗如毛。看竞事春农兵气销。
道昔为哥弟,硎牲歃血,今依父母,骑象吹箫。
韩固无双,范惟有一,余子谁当一世豪。
归须早,坐老夫横榻,细说藤徭。
白话文翻译
曾经在南台,随意辱骂董龙,轻视李猫。
为了灯笼和锦绣的事情,不给彦博宽容,南山的集序,几乎累及灵皋。
朱凤在南方落下,红狼屡次北上,战胜归来,刀上沾满了血。
蛮姬聪慧,把南征的佳句,绣在弓的护罩上。
左江的盗贼如毛,看看那春天的农田,士兵的气息渐渐消散。
往日是兄弟,磨石献血,如今依靠父母,骑象吹箫。
韩信固然无人可比,范增也唯有一人,其他人谁能够成为一代豪杰?
归来必须早,坐在老夫的横榻上,细细说说那藤的故事。
注释
- 董龙:可能指代某个历史人物,具体背景不详。
- 李猫:同样是历史或虚构人物,可能有讽刺成分。
- 灯笼锦事:指与灯笼有关的工艺,象征繁华。
- 南山集序:可能是某一文集或诗作的名称。
- 朱凤、红狼:象征南北的对立与冲突。
- 蛮姬:可能指的是某位女性角色,具有智慧与勇气。
- 硎牲歃血:古代兄弟结义的仪式,意为血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樊增祥,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多反映出当时社会动荡与个人的情感纠葛。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诗人通过历史与个人经历的交织,反映出对故土的思念与对英雄人物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新的笔调描绘了南北之间的冲突与和解,诗人以自身的经历为线索,串联起历史人物与事件,展现了时代的变迁与个人命运的无常。开篇对董龙和李猫的讽刺,揭示了当时文人之间的纷争,接着提及自然景物与军事征战,将个人情感与历史背景融合,形成了复杂的情感层次。诗中提到的“朱凤”“红狼”不仅是地理的象征,更是南北文化与心态的对立,体现出诗人对故土的深切思考。同时,诗的结尾提到的“归须早”,则是对人生短暂的感叹与珍惜,反映出诗人希望回归平静生活的愿望,具有浓厚的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昔在南台:回忆往昔在南台的时光。
- 谩骂董龙,疏弹李猫:对董龙的嘲讽与对李猫的轻视,展现文人间的争斗。
- 为灯笼锦事:暗指繁华的表象。
- 不宽彦博:对某人的苛刻,揭示性格。
- 南山集序:提及文集,暗示知识的积累。
- 朱凤落南,红狼屡北:象征南北的战争与文化差异。
- 战胜归来血洗刀:战争的残酷与英雄的归来。
- 蛮姬巧:表现出女性的智慧与力量。
- 左江群盗如毛:盗贼众多,社会动荡。
- 昔为哥弟,今依父母:反映人际关系的变化。
- 韩固无双,范惟有一:对英雄豪杰的赞美。
- 归须早,坐老夫横榻:希望回归安静的生活。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朱凤落南,红狼屡北”,形成鲜明对比。
- 比喻:将群盗比作毛,生动形象。
- 排比:多次提到人物与事件,增强气势。
主题思想:诗歌传达出诗人对故乡的思恋、对历史的反思以及对人生的感悟,展现出一种复杂而深邃的人生哲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南台:象征故土与怀旧。
- 朱凤、红狼:象征南北的文化与冲突。
- 蛮姬:代表智慧与勇气的女性形象。
- 刀:战争与牺牲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朱凤”象征什么?
A. 北方的文化
B. 南方的文化
C. 战争的残酷
D. 个人的情感 -
诗中“昔为哥弟”意指什么?
A. 兄弟之情
B. 朋友之谊
C. 血缘关系
D. 竞争关系
答案: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 by 张若虚
- 《登高》 by 杜甫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樊增祥的此诗更具历史的厚重感,而李白则是表现个体的豪放与洒脱。二者在风格与情感基调上存在明显差异,但同样反映了对历史与人生的思考。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樊增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