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 壬子和人为寿用止酒韵》
时间: 2025-04-29 04:16:0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沁园春 壬子和人为寿用止酒韵
作者: 张野 〔元代〕
身世飘零,勋业何成,鬓华渐生。
记去年欢笑,遨游帝里,今年憔悴,卧病江城。
直道难行,浮名识破,正要生平两眼明。
心无歉,但世间公论,自有人评。
竹风萧飒初停。算何境能如梦境清。
问命之穷达,三杯酒软,身之去就,一叶舟轻。
毁誉从他,醉醒在我,赢得篷窗听雨声。
秋江上,更莼鲈无限,鸥鹭多情。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身世的感慨,感叹自己所经历的艰辛与无奈。回忆起去年在繁华的帝都欢笑畅游的日子,而如今却因病卧病在江城,状态憔悴。纵然世道艰难,浮华名利难以识破,诗人仍希望能够保持明亮的眼睛看待人生。他心中无愧,明白世间有公论,自会有人去评价他。诗人感叹竹林中风声渐停,问自己何处的境界能如梦般清幽。对于命运的起伏,他只需三杯酒来释怀,身外之物就如轻舟般飘荡。至于外界的毁誉,他选择醉醒在自己的内心,享受着篷窗外的雨声。最后,他在秋江之上,感受到莼菜与鲈鱼的美好,鸥鹭的情意更是让他倍感温暖。
注释:
- 身世飘零:指个人的身世经历漂泊不定。
- 勋业何成:指自己所取得的功业和成就。
- 鬓华渐生:指头发渐渐变白,暗示年纪的增长。
- 浮名识破:对浮华名声的看破与透彻理解。
- 心无歉:内心没有愧疚。
- 公论:指社会上普遍的看法或评价。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张野,元代诗人,以其诗词语言清新、意象独特而著称。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社会现象的批判。
创作背景:这首诗在元代写成,正值元末时期,社会动荡,诗人感受到个人命运的漂泊与无奈,因而生发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沁园春 壬子和人为寿用止酒韵》是一首具有浓厚人生哲理的诗作,诗人通过对自身经历的回顾,展现了对命运的感悟与反思。开篇便用“身世飘零”展示了他内心的无奈与孤独,接着通过对比去年与今年的生活,突显出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变化,让读者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诗中“浮名识破”一句,显示出诗人对名利的透彻理解,显示出一种超然的态度。
诗人在最后几句中提到的“毁誉从他,醉醒在我”,更是体现了他对外界评价的淡然与自我内心的坚持,展现出一种洒脱的生活态度。整体来看,诗中的意象如竹风、秋江、莼鲈等,均是自然中的美好,带有淡淡的惆怅与温馨,使人感受到一种超脱与宁静的美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身世飘零,勋业何成,鬓华渐生。”:感叹身世的漂泊与无成,岁月在鬓角上留下的痕迹。
- “记去年欢笑,遨游帝里,今年憔悴,卧病江城。”:通过时间对比,表现出生活的无常与变迁。
- “直道难行,浮名识破,正要生平两眼明。”:面对世道的艰难,诗人选择看破名利,保持清醒的自我。
- “心无歉,但世间公论,自有人评。”:内心无愧,世间的评价自有其公正。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毁誉从他,醉醒在我”,对比鲜明,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比喻:通过“身之去就,一叶舟轻”,形象地表现出对人生的淡然态度。
-
主题思想: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人生的感慨与反思,表达了诗人对名利的看破与对生活的洒脱,传达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 竹风:象征自然的宁静与内心的安详。
- 秋江:代表着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变迁。
- 莼鲈:意指美好的生活与自然的馈赠,传达出对生活的热爱与珍惜。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通过哪些对比展现了时间的流逝?
- A. 去年和今年的生活
- B. 竹风和秋江
- C. 醉与醒
-
“身世飘零”中的“飘零”指什么?
- A. 漂泊不定
- B. 轻松自在
- C. 稳定安宁
答案: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水调歌头》 苏轼
诗词对比: 在李白的《静夜思》中,诗人同样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但更侧重于对故乡的思念;而张野的这首诗则更加关注个人命运与内心的独白。两者在情感基调上都有深刻的思考,但各自侧重点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元代诗词选集》
- 《中国古典诗词解析》
- 《张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