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江氏园亭》

时间: 2025-01-26 23:41:33

君家卜筑倚花泾,风物佳时许叩扃。

石骨透烟通体绿,松身卧藓一边青。

纵横药树穿藤架,破碎溪山上画屏。

记得年前曾往返,而今相忆鬓星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忆江氏园亭
作者: 汪琬 〔明代〕

君家卜筑倚花泾,
风物佳时许叩扃。
石骨透烟通体绿,
松身卧藓一边青。
纵横药树穿藤架,
破碎溪山上画屏。
记得年前曾往返,
而今相忆鬓星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江氏家族的园亭,坐落在花溪旁,环境优美,适合拜访。园中绿意盎然,石头在烟雾中显得清晰而翠绿,松树的躯干上缠绕着青苔。药树错落有致,藤架交错而成,溪水与山景如画般破碎而生动。想起一年前曾经来过这里,如今回忆起那时的情景,已是鬓发斑白。


注释:

字词注释:

  • 卜筑:在此处指选择地点建造。
  • 倚花泾:依靠在花溪旁边。
  • 叩扃:敲门,表示拜访。
  • 石骨透烟:形容石头在烟雾中透出清晰的轮廓。
  • 松身卧藓:松树的身体上长满了青苔。
  • 纵横药树:药用植物错落有致。
  • 破碎溪山:溪水与山的景色如同破碎的画面。
  • 鬓星星:指白发,形容岁月的流逝。

典故解析: 本诗并未直接引用历史典故,但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园林生活,表达了对友谊和美好时光的怀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汪琬(约1580-1640),字士元,号青松,明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其诗歌常以山水田园为题材,表达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人生感悟的深刻。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明代,正值社会动荡时期。诗人通过对江氏园亭的描绘,寄托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对旧友的怀念,反映了个人情感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矛盾。


诗歌鉴赏:

《忆江氏园亭》是一首充满自然美感与情感深度的诗作。诗中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不仅展现了江氏园亭的自然风光,还流露出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开篇两句设定了场景,清新自然的描绘让人感受到一种恬静的氛围。接下来的几句通过对石、松、药树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生机与和谐,生动地构建出一幅如诗如画的园林图景。

最后两句则是情感的升华,诗人回忆起曾经的往返,感叹时光流逝,鬓发已白,增添了几分感伤与哲思。整首诗通过细致的景物描写与深邃的情感交织,成功地营造出一种怀旧的氛围,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和对美好时光的追忆,让人感同身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君家卜筑倚花泾:直指江氏家族的园亭,强调了其依山傍水的优美地理位置。
  2. 风物佳时许叩扃:描绘了良好的自然环境,暗示诗人对这段友谊的重视。
  3. 石骨透烟通体绿:通过形象的描绘,表现出园中的生机与清新。
  4. 松身卧藓一边青:进一步描绘了松树的生长状态,象征着岁月的积淀。
  5. 纵横药树穿藤架:展现园中植物的错落有致,暗示自然的和谐美。
  6. 破碎溪山上画屏:将自然景色比喻成破碎的画面,具有极高的艺术感。
  7. 记得年前曾往返:引入回忆,强调时间的流逝与变化。
  8. 而今相忆鬓星星:抒发对往昔的怀念,表现出对岁月的感慨。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破碎溪山上画屏”,将自然景象比作艺术作品,增强了诗的美感。
  • 拟人:如“松身卧藓”,赋予植物以生命,生动形象。
  • 对仗:如“纵横药树穿藤架”,结构对称,使诗歌更具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对友谊的珍视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通过描绘江氏园亭的优美景色,表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珍惜,寄托了对过往时光的思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花泾:象征自然美景,生机盎然。
  • 石骨:象征坚韧与恒久,代表自然的力量。
  • 松身:象征长寿与坚强,寓意深远。
  • 药树:代表生活的希望与治愈,寄托对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君家卜筑倚花泾”意指什么? A. 朋友的家在山上
    B. 朋友的家在溪边
    C. 朋友的家在田野

  2. “鬓星星”指代什么? A. 年轻
    B. 白发
    C. 友情

  3. 诗人对园亭的情感是怎样的? A. 无所谓
    B. 怀念与珍惜
    C. 反感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
  • 杜甫的《春望》
  • 王维的《鹿柴》

诗词对比:

  • 王维《鹿柴》:同样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但王维的诗更倾向于哲理思考,而汪琬则更注重情感的抒发。
  • 李白《庐山谣》:李白的诗以豪放著称,情感更加奔放,与汪琬的细腻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1. 《明代诗人汪琬研究》
  2.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3. 《山水田园诗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