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月沼有波曾照影,
风亭无主倩谁扶。
墙东瘦石如人立,
阅尽兴衰一语无。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月光照耀下的池沼,水面泛起波光,似是曾经照映过影子;而在风亭中却没有主人,谁又来扶持那沉寂的时光呢?墙东的瘦石就像人一样立着,经历了兴衰,却一句话也不说。
注释:
- 月沼:指月光下的池塘。
- 波:水面上轻微的波动。
- 影:指影子,暗喻往事或回忆。
- 风亭:有风的凉亭。
- 无主:没有主人,形容孤寂。
- 倩:美好、动人的样子。
- 扶:支撑、帮助。
- 墙东瘦石:墙的东边有一块瘦弱的石头。
- 如人立:比喻石头的姿态像人一样站立。
- 兴衰:指事物的兴盛与衰退。
典故解析:
诗中所提到的“月沼”、“风亭”等意象,常见于古代诗词,象征着孤独与萧条。月光照耀的池塘,常与思念、怀旧相联系;而“墙东瘦石”则可以理解为对过往时间的感慨,体现了人生的无常。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韩崇,清代诗人,生活在社会动荡的时期,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的结合,风格清新而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此诗写作于韩崇的晚年,反映了他对人生无常的感悟和对岁月的怀念,表现出对过往光阴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月光和水面为背景,营造出一个静谧而又略显忧伤的氛围。诗的开头通过“月沼有波曾照影”引入场景,展现出一幅美丽而又带有些许孤独的画面。月光下的水面波动,似乎唤起了诗人对往事的回忆,透出一丝怀旧情绪。
接下来的“风亭无主倩谁扶”,则通过对比,强调了亭子的空寂,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在这个静谧的环境中,似乎没有人能够理解或陪伴他,增添了诗的感伤气息。
最后两句“墙东瘦石如人立,阅尽兴衰一语无”则将诗的情感推向高潮。瘦石立于墙东,象征着生命的脆弱与无常,经历了兴盛与衰败,却无言以对,体现了对人生悲欢离合的深刻思考。整首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和生命无常的感慨,情感深邃,意境悠远。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月沼有波曾照影:在月光下,池塘的波纹曾经映照过影子,暗示着曾经的美好回忆。
- 风亭无主倩谁扶:风亭里没有主人,孤独的环境让人思考是谁来支持这份孤寂。
- 墙东瘦石如人立:墙东的瘦石伫立,仿佛象征着人,表达生命的脆弱。
- 阅尽兴衰一语无:经历了兴旺与衰退,却无言以对,感叹人生的无常。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瘦石比作人,传达了孤独与无奈的情感。
- 拟人:让石头具象化,仿佛在诉说自己的经历。
- 对仗:诗中对偶的结构增强了诗的音韵美。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思考,表达了对时间流逝、兴衰变幻的感慨,传达出一种深沉的孤独感与对往昔的追忆。
意象分析:
- 月沼:象征着光明与希望,也暗示着过去的美好。
- 波:代表着时间的流转与生命的变化。
- 风亭:象征着孤独与静谧,传达出一种无主的寂寞。
- 瘦石:象征着生命的脆弱与无常,经历了兴衰却无言以对。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月沼”指的是什么?
- A. 水池
- B. 山川
- C. 森林
-
诗中提到的“风亭”,它的状态是?
- A. 热闹
- B. 无主
- C. 繁华
-
“墙东瘦石如人立”中的“瘦石”象征着什么?
- A. 力量
- B. 脆弱
- C. 财富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同样是描写孤独与思考的李白《月下独酌》,以酒来寄托情感,而韩崇通过自然景物来表现内心的孤独感,展现出不同的表达方式和情感深度。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韩崇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