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 其四 柳词,用宋许伯阳体》
时间: 2025-02-04 16:23:1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不见章台街上柳,
纤匀初画双眉。
轻盈婀娜惹游丝。
少年走马,花酒恋芳菲。
千里心期归较晚,
长条不似前时。
东风似与解相思。
多情时遣,飞絮点春衣。
白话文翻译:
在章台街上看不到那柳树,
柳条纤细如初画的双眉。
轻盈婀娜的姿态像游丝般飘荡。
少年骑马而过,醉心于花酒与春色。
心中千里之期归来却迟迟未到,
那柳条已不再如昔日那般柔美。
东风似乎也在解开我的相思,
多情时节,飞舞的柳絮落在春衣上。
注释:
- 章台:传说中的地名,常用以指代风景优美的地方,也代表着离别。
- 纤匀:形容细腻而匀称。
- 婀娜:形容姿态柔美,轻盈。
- 游丝:比喻轻柔飘荡的状态,常用以形容思绪缠绵。
- 心期:指心中期盼的回归。
- 东风:春天的风,象征着温暖和生机。
典故解析:
- 章台:出自《红楼梦》,常用来描绘离愁别绪的氛围。
- 春衣:指春天的衣服,象征着生机与希望,常常与恋爱相连。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霆,明代诗人,以词作见长,风格清新细腻,常用自然景物抒发情感。他的诗词多描绘离愁别绪,体现对青春和爱情的追忆。
创作背景:本诗写于春天,正值花开柳绿的时节,作者通过描绘柳树的美丽和游子的心情,表现对故乡和恋人的思念。
诗歌鉴赏:
这首《临江仙·柳词》是陈霆通过描绘春天的柳景,表达对往昔的怀念与对离别的惆怅。开篇的不见柳条,直接引入了诗人的情感,仿佛在说,春天的美景依旧,却少了那份熟悉和温暖。接着对柳条的描写,形象生动,轻盈的美感让人联想到青春的无畏与流逝。
诗中“少年走马,花酒恋芳菲”,勾勒出一种年轻人对生活的热爱,花酒的享受与对春色的追求交织在一起,传达出一种乐观的生活态度。然而,随着“千里心期归较晚”,诗人逐渐转向对失去的惋惜,心中期盼归来的情感与春日的美好形成鲜明对比,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淡淡的忧伤。
最后的“多情时遣,飞絮点春衣”则将思念具体化,飞絮如同无形的思绪,点缀在春衣上,增添了几分浪漫和哀愁。全诗通过细腻的意象与丰富的情感交织,展现了青春的短暂与人世间的离愁别绪,使人倍感共鸣。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不见章台街上柳”:引入主题,表达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 “纤匀初画双眉”:柳条的细致与美丽,象征着青春与纯真。
- “轻盈婀娜惹游丝”:形容柳条的轻柔,暗指思绪的飘荡。
- “少年走马,花酒恋芳菲”:描绘年轻人对生活的热爱与激情。
- “千里心期归较晚”:表现对故乡与恋人的思念。
- “长条不似前时”:感慨时间流逝,物是人非。
- “东风似与解相思”:春风带来思念的释怀。
- “多情时遣,飞絮点春衣”:柳絮的飘落象征着思念与情感的交织。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游丝”比喻思绪的轻盈与缠绵。
- 拟人:东风似乎在解开相思,赋予自然以情感。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上保持了工整的对仗,增强了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柳树的景象,表达了对青春的追忆和对离别的伤感,体现了对爱情与时光的反思。
意象分析:
- 柳:象征着柔情与思念,春天的柳树常与离别、思念相联系。
- 春衣:象征着新的开始与希望,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 飞絮:象征着思绪的飘荡与无形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不见章台街上柳”中的“章台”是指什么?
- A. 地名
- B. 人名
- C. 物品
- D. 事件
-
本诗的主题主要是表达什么情感?
- A. 欢乐
- B. 思念
- C. 愤怒
- D. 幸福
答案: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辛弃疾《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诗词对比:
-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陈霆的诗更加专注于春天的自然景象与离愁别绪,展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李清照的作品中更多地体现出女性的细腻与柔情,而陈霆则通过自然景物表达对青春的怀念与对离别的惆怅。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诗词的意象与情感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