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花 戊寅荷花生日,社集分赋》

时间: 2025-01-11 16:42:04

太液承欢霞袖翥。

禁多少、玉酣红妩。

宫粉凝妆,仙云并影,缥缈淩波步。

一自移盘人暗去。

怕荒却、月明千亩。

怨笛沉烟,残萤飘水,梦断临平路。

意思解释

雨中花 戊寅荷花生日,社集分赋

作者: 陈方恪 〔清代〕

原文展示:

太液承欢霞袖翥。
禁多少玉酣红妩。
宫粉凝妆,仙云并影,
缥缈淩波步。
一自移盘人暗去。
怕荒却月明千亩。
怨笛沉烟,残萤飘水,
梦断临平路。

白话文翻译:

在太液湖畔,荷花盛开,仿佛在霞光中欢舞。
这里的荷花有多少娇艳的姿态,犹如美玉般醉人。
花儿们妆容精致,仙云伴随着它们的影子,
在水面轻盈地舞动。
不知不觉中,曾在这里欣赏荷花的人已经悄然离去。
我担心在这皓月下,满园的花朵会因无人照看而凋零。
怨恨那悠扬的笛声在烟雾中消散,残留的萤火虫在水面飘荡,
我的梦在通往临平的路上戛然而止。

注释:

  • 太液:指太液池,是古代的一处名胜,著名的荷花生长地。
  • 霞袖翥:霞光与衣袖翩翩起舞,形容荷花的轻盈。
  • :这里指“禁苑”,即皇家园林。
  • 缥缈淩波步:形容荷花在水波中若隐若现,轻盈飘逸的姿态。
  • 移盘:指移开酒盘,指人离去之意。
  • 月明千亩:月光照耀下,荷花盛开的湖面如同千亩般宽广。
  • 怨笛沉烟:笛声在烟雾中渐渐消散,表达一种惆怅之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方恪,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词作品以细腻婉约著称,常以自然景物为题材,表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戊寅年(约在清代的一年),正值荷花盛开之际,诗人借助荷花的美丽和凋零,表达对时光流逝和美好事物消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荷花的娇美与湖光的韵律,展现出一种既美丽又哀愁的意境。开篇以“太液承欢霞袖翥”引入,展现出荷花在晨曦中的美丽,充满生机与活力。接着,诗人通过“禁多少玉酣红妩”的描写,展现出荷花的娇艳,仿佛让人沉醉在这种美丽之中。

随着诗歌推进,诗人逐渐引入一种淡淡的忧愁。通过“怨笛沉烟,残萤飘水”的描写,诗人表达了对美好时光流逝的惋惜,尤其是“梦断临平路”的结尾,更加突显了诗人内心的失落与无奈。整首诗在描绘美的同时,隐含着对生命无常的思考,使得读者在欣赏荷花之美时,也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哀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太液承欢霞袖翥:描绘荷花在晨曦中的欢快景象。
  2. 禁多少玉酣红妩:强调荷花的美丽与醉人。
  3. 宫粉凝妆,仙云并影:描绘荷花妆容如宫廷女子般精致。
  4. 缥缈淩波步:形容荷花在水面上轻盈的舞动。
  5. 一自移盘人暗去:暗示曾在此的人已悄然离去。
  6. 怕荒却月明千亩:对未来的忧虑,担心荷花无人照顾。
  7. 怨笛沉烟,残萤飘水:表达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惋惜。
  8. 梦断临平路:梦境的破灭,象征着希望的失去。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荷花比作“玉”,强调其娇美。
  • 拟人:荷花被赋予了欢舞的动作,营造生动的形象。
  • 对仗:如“怨笛沉烟,残萤飘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荷花的美丽与脆弱,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与对美好事物逝去的惋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深刻的情感体验。

意象分析:

  • 荷花:象征美丽、纯洁,但也暗示生命的短暂与无常。
  • 月光:象征光明与希望,同时也暗示孤独与哀愁。
  • 笛声:象征时间的流逝和对过往的怀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太液”指的是哪里? A) 皇宫
    B) 湖泊
    C) 山川
    D) 城市

  2. “怨笛沉烟,残萤飘水”一句中,笛声象征什么? A) 欢乐
    B) 悲伤
    C) 美好
    D) 希望

  3. 诗中对荷花的描写主要用到了哪些修辞手法? A) 拟人
    B) 比喻
    C) 对仗
    D) 以上都是

答案:

  1. B) 湖泊
  2. B) 悲伤
  3. D) 以上都是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陈方恪的《雨中花》更侧重于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与内心的感悟,而李清照则更多表达个人情感与对过往的怀念。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但都展现了女性的柔情与对美的追求。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典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