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能使妖魔胆尽催,
身如束帛气如雷。
一声震得人方恐,
回首相看已是灰。
打一玩物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能让妖魔胆战心惊的东西,身子像束缚的丝绸,声音如雷鸣。一声震响让人感到恐惧,回头一看已经变成灰烬。
注释:
- 妖魔: 指邪恶的鬼怪。
- 束帛: 形容物体被束缚,像丝绸一样柔软。
- 气如雷: 声音如同雷声般震撼。
- 灰: 指烧成灰烬,象征着毁灭。
典故解析:
此诗虽然没有明确的典故,但暗示了中国民间对于妖魔的恐惧和对气氛的渲染。诗中提到的“妖魔”与传统文化中鬼怪的形象相契合,而“雷声”则常常被用作震慑之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曹雪芹(1715年-1763年)是清代著名的小说家和诗人,最为人知的作品是《红楼梦》,他在其作品中展现了超凡的艺术才华与深厚的文化底蕴。
创作背景:
元宵节是中国传统节日,灯谜在这一节日中尤为流行,此诗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创作,旨在通过诗句引发人们对灯谜的兴趣和参与。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与隐喻,将一个玩物的特性生动地展现出来。开头提到“妖魔”的胆战心惊,立刻引发了读者的好奇心,接着通过对玩物形态的描绘,给人一种轻盈而又力量十足的感觉。“身如束帛气如雷”这里巧妙地运用了比喻,展示了玩物在使用时的威力与气势,似乎在提醒人们即便是细软的物品也能产生巨大的震撼力。
最后两句“一声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是灰”则引领出一种戏剧性的转折,震撼的声音让人惊恐,而背后却是无声的毁灭,带有一种深沉的哲理意味。这不仅是对玩物的描述,更是对人类情感与命运的隐喻,暗示着生活中的脆弱与无常。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能使妖魔胆尽催: 形容这种玩物的威力足以让妖魔也感到恐惧。
- 身如束帛气如雷: 说明玩物的外形轻巧而声音响亮。
- 一声震得人方恐: 一声响亮的声音使人感到恐惧。
- 回首相看已是灰: 令人回头一看,已然化为灰烬,暗示着强烈的毁灭感。
修辞手法:
- 比喻: “身如束帛”比喻物品的外形,形象生动。
- 对仗: 诗句间形成对仗,增强了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述一种玩物的威力,反映了人类对自然与命运的敬畏与思考,传达出一种即使在平凡事物中也潜藏着不可忽视的力量与危险。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妖魔: 象征着恐惧与未知。
- 束帛: 代表着柔弱与轻盈。
- 雷: 象征着力量与震撼。
- 灰: 代表着毁灭与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妖魔”代表什么?
- A. 怪物
- B. 神仙
- C. 动物
- D. 人类
-
诗中“身如束帛”是什么意思?
- A. 形状坚硬
- B. 形状柔软
- C. 大小不一
- D. 无法形容
-
诗中最后一句提到的“已是灰”暗示了什么?
- A. 生命的脆弱
- B. 物质的丰富
- C. 情感的深厚
- D. 时间的流逝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宵一刻值千金》 - 李白
- 《静夜思》 - 李白
诗词对比:
《静夜思》与《元宵灯谜》都展现了对时间流逝与生命脆弱的深刻思考,但前者更侧重于个人的孤独与思乡情怀,而后者则通过玩物的威力表现出对自然的敬畏与思考。
参考资料:
- 《红楼梦》 - 曹雪芹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编者不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