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郭靖父还金陵二首》
时间: 2024-09-19 21:45:4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郭靖父还金陵二首
忆昨相从戎马间,屡披锦诰慰苍颜。
烟尘历遍疆陲役,风雪同谙道路艰。
子负此名心已白,我成何事鬓徒斑。
一杯握手无它祝,归为移文问北山。
白话文翻译:
回忆昨天我们一起在战场上,曾多次披上锦袍安慰老迈的面容。
经历了无数烟尘的征战,风雪也让我深知这条路的艰辛。
你背负着这份名声心中已然明白,而我却不知自己成就了什么,鬓发已白。
握手共饮一杯,没有其他祝福,归来后我愿写信问候北山。
注释:
- 戎马:指军队,战斗。
- 锦诰:华丽的文书,通常用来慰问或表彰。
- 苍颜:苍老的面容。
- 烟尘:战争中的烟尘,象征征战的艰辛。
- 疆陲:边疆,指国家的边界地区。
- 心已白:内心已经明白。
- 鬓徒斑:鬓发已白,形容年老。
典故解析:
- 北山:可能象征着远方的理想或希望,诗人以此寄托对朋友的祝福和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曾伯(生卒年不详)是宋代的一位诗人,以其豪放的风格和深厚的历史感著称。他的诗多描写战争与友情,充满了豪情与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一个朋友即将返回金陵之际,抒发了诗人与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以及对人生和岁月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情感上充满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岁月的感慨。开头回忆起往日共同征战的经历,展现出两人之间深厚的情谊。诗人通过“屡披锦诰”对朋友的安慰,体现了对岁月流逝的无奈与感慨。随后的“烟尘历遍疆陲役,风雪同谙道路艰”,则深刻地描绘了战场的艰辛与磨难,体现出诗人对战争的深思和对生活的反思。
“子负此名心已白,我成何事鬓徒斑”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自身成就的困惑和对岁月的无情感慨,反映出一种对人生价值的反思。最后以“一杯握手”结束,虽是简单的祝福,却蕴含着深厚的情感与对未来的期望。整首诗在结构上严谨,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友谊和人生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忆昨相从戎马间:回忆起曾经一起在战场的日子。
- 屡披锦诰慰苍颜:多次为朋友披上华丽的文书以安慰其老迈的面容。
- 烟尘历遍疆陲役:经历了无数的战争和艰辛。
- 风雪同谙道路艰:在艰苦的风雪中,深知这条路的艰难。
- 子负此名心已白:你背负着名声,而心中已经明白一切。
- 我成何事鬓徒斑:我又成就了什么,鬓发却已白。
- 一杯握手无它祝:握手共饮一杯,除了祝福没有其他。
- 归为移文问北山:回去后想写信问候北山。
-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烟尘历遍”与“风雪同谙”形成对仗,增强韵律感。
- 比喻:用“戎马”与“锦诰”对比,突显战斗与安慰的强烈对比。
-
主题思想: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对友谊的珍惜和对生活的反思,同时也体现出对过往岁月的感慨与对未来的期望。
意象分析:
- 戎马:象征着战争与征途的艰辛。
- 锦诰:代表着温暖的慰藉和对朋友的关心。
- 烟尘:象征着战争的残酷与无情。
- 北山:象征着理想与希望,寄托着诗人对朋友的祝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回忆起什么场景? A. 生活的快乐
B. 战场的经历
C. 家庭的聚会 -
“子负此名心已白”中的“白”指什么? A. 明亮
B. 年龄大
C. 明白 -
诗中提到的“北山”象征什么? A. 家乡
B. 理想或希望
C. 战场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王勃
- 《送友人》 - 李白
诗词对比:
- 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与李曾伯的这首诗都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感,但王勃更侧重于对未来的展望,而李曾伯则更多地反思了过往的岁月与人生的感慨。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唐宋诗词研究》
- 《李曾伯生平及其诗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