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有感》
时间: 2025-01-26 04:27:4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问夜如何夜未央,重门深锁漏声长。
梦回隔院笙歌歇,风过疏棂枕簟凉。
四壁草虫灯似豆,一帘花气月如霜。
朦胧正欲重眠着,又听荒鸡报晓忙。
白话文翻译:
夜晚怎么还没有结束?重重门锁住了,漏声绵长。
梦中回到隔壁院子,笙歌已经停歇,微风吹过窗棂,枕和席子都感到凉。
四周的草虫声细微如豆灯,一帘花香似月光如霜。
朦胧中正欲再次入睡,却又听到荒鸡在催晓。
注释:
- 问夜如何夜未央:疑问夜晚为何还未结束。
- 重门深锁:深重的门锁得紧紧的。
- 漏声长:漏声是指从缝隙中传来的声响,声音悠长。
- 梦回隔院:梦中回到隔壁的院子。
- 笙歌歇:笙和歌声都已停止。
- 风过疏棂:微风吹过窗棂,窗棂稀疏。
- 草虫灯似豆:四周虫鸣声细微如豆灯光点。
- 月如霜:月光清冷,似霜一样。
- 荒鸡报晓忙:荒野中的鸡在催促天明。
典故解析:
“笙歌”是一种古代乐器的代称,常用于宴会、节庆等场合;“草虫”象征秋夜静谧的气氛;而“荒鸡报晓”则是指鸡鸣报晓,常用来表示黎明的来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以豫,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多以自然景物和个人感受为主题,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秋夜,秋夜的静谧和凉意引发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生活的思考,表现了对夜晚的思念和对晨光的期待。
诗歌鉴赏:
这首《秋夜有感》通过描绘深秋的夜晚,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考。开头的疑问“问夜如何夜未央”,不仅引出夜晚的主题,也暗示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重重的门锁住了内心的孤寂,声音悠长,仿佛在诉说着无尽的思念。
随着诗的深入,梦回隔院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往昔欢乐时光的怀念,笙歌的歇止象征着美好时光的流逝。微风拂过窗棂,更是增添了几分凉意,突显了秋夜的清冷。
四周的草虫声细微如豆灯,花香如霜,通过细腻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清冷的氛围,令人感受到秋夜的独特韵味。结尾的“荒鸡报晓忙”则带来了清晨的气息,似乎在提醒着诗人新一天的开始,不过这突如其来的鸡鸣也打破了夜的宁静,带出了一丝无奈。
整首诗的意境深远,情感真挚,读来令人深思,是对秋夜的一次深刻反思。同时,它也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以及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与期待。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问夜如何夜未央:诗人对夜晚的思考,表现出对时间的无奈。
- 重门深锁漏声长:重重的门锁住了内心的孤独,声音悠长,象征着思念。
- 梦回隔院笙歌歇:梦中回到快乐的过去,笙歌已停,暗示美好时光的逝去。
- 风过疏棂枕簟凉:微风吹过,感到凉意,传达出秋夜的清冷。
- 四壁草虫灯似豆:虫鸣声细小,营造出静谧的环境。
- 一帘花气月如霜:花香与月光的结合,象征着夜的幽静与清冷。
- 朦胧正欲重眠着:诗人即将入睡,表现出渴望宁静的心情。
- 又听荒鸡报晓忙:鸡鸣声打破宁静,象征着新一天的开始。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灯似豆”,用豆灯来形容草虫的声音,形象生动。
- 拟人:风、草虫等自然元素被赋予情感,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对仗:如“梦回隔院笙歌歇,风过疏棂枕簟凉”,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对秋夜的思考,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未来的期待,展现了一种孤独而清冷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 夜:象征思念与孤独。
- 笙歌:代表欢乐与美好时光。
- 风:象征变化与时光流逝。
- 草虫:体现自然的静谧与生命的细微。
- 荒鸡:象征新生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对夜的感受是: A. 宁静的
B. 喧闹的
C. 无奈的
D. 欢乐的 -
诗中提到的“笙歌”意味着什么?
A. 美好的回忆
B. 未来的期望
C. 孤独的象征
D. 日常生活 -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
A. 对夜晚的留恋
B. 新一天的到来
C. 对旧时光的怀念
D. 继续入睡的渴望
答案:
- C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同样表达了对夜晚的思考和思乡之情。
- 《秋夕》杜甫:描绘秋季的夜晚,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感慨。
诗词对比:
- 诗人李白和杜甫在描写夜晚时,李白多用豪放的笔调,而杜甫则常用细腻的描写。陈以豫的《秋夜有感》融合了两者的特点,既有对夜的感慨,也有对自然的细腻观察。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诗经与唐诗》
- 《清代诗人研究》
以上资料可以帮助更深入理解和欣赏古诗词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