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烟凝山如影,云褰日射毫。
桃间红树迥,麦里绿丛高。
客子叹游倦,田家甘作劳。
乘除吾尚可,未拟赋离骚。
白话文翻译:
烟雾笼罩山峦,恰似影子般模糊;云朵轻轻掀动,阳光透射出细细的光线。
桃树之间,红色的花朵显得格外鲜明;麦田里,绿草丛生,葱郁高耸。
旅人不禁叹息,游玩久了感到疲倦;而田家人却甘愿为生计辛劳。
乘法和除法我尚且能应付,未曾打算赋诗如《离骚》。
注释:
- 烟凝:烟雾弥漫,似乎凝聚在山上。
- 云褰:云朵轻轻掀起,形容云的轻盈。
- 桃间红树:桃树之间,红色的花朵鲜明突出。
- 客子:指外来的旅人。
- 田家:指农家的生活。
- 乘除:指基础的数学运算,这里暗示一种简单的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范成大(1126年-1193年),字希文,号君逸,江苏常熟人,宋代著名的诗人、词人及书法家。他的诗词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尤其擅长描绘田园风光和农民生活,作品多表现出对乡土的眷恋。
创作背景:
这首《槠洲道中》作于作者游历途中,表现了他在旅途中对自然景色的感受以及对农家生活的向往,反映了他对田园生活的理解和思考。
诗歌鉴赏:
《槠洲道中》是一首描绘自然风光与人情的诗。诗的开头以“烟凝山如影,云褰日射毫”构建了一个朦胧而生动的自然场景,烟雾和云层的描绘使得山川仿佛笼罩在一层神秘的面纱下,给人以宁静而又美好的感受。“桃间红树迥,麦里绿丛高”则通过鲜明的色彩对比,展现了春日的田园景象,桃花的绚烂与麦田的丰盈相映成趣,生动地刻画出一幅多姿多彩的田园画卷。
诗中“客子叹游倦,田家甘作劳”反映了旅行者的疲惫和对乡土生活的向往,表达了诗人对农家辛劳生活的理解与敬意。在对比中,旅行者的“游倦”与田家人的“甘作劳”形成鲜明对照,揭示出一种人生哲学:生活的意义在于辛勤的劳动,而非浮华的游历。
最后两句“乘除吾尚可,未拟赋离骚”则是将诗歌的主题提升到哲学的高度,表明了诗人虽有诗歌的才能,但却更愿意回归平实的生活,表达了对复杂生活的超然态度。这种对简单生活的向往与对自然的热爱,贯穿了整首诗,给人留下深刻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烟凝山如影:描绘了山与烟雾交融的朦胧景象,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
- 云褰日射毫:云层轻轻掀起,阳光透过云层,形成细腻的光影效果。
- 桃间红树迥:桃树之间的红花在绿色背景下显得格外突出,展现春天的生机。
- 麦里绿丛高:麦田里的绿草丛生,象征着春天的丰收与生长。
- 客子叹游倦:旅人经过长途跋涉,感到疲惫,流露出对归宿的渴望。
- 田家甘作劳:农家人乐于在田间辛勤劳作,体现出对自然生活的认同。
- 乘除吾尚可:暗示自己对简单生活的适应与理解。
- 未拟赋离骚:表明自己没有打算去创作复杂的诗篇,强调对平实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烟凝山如影”,将烟雾与影子进行比较,形象生动。
- 对仗:整首诗的句式工整,形成了和谐的韵律感。
- 意象:使用自然景物(山、云、桃花、麦田)来表达情感,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与对旅行者心境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对乡土生活的向往和对辛勤劳动的赞美,体现了一种质朴的生活哲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烟:象征朦胧、神秘的自然状态。
- 云:代表轻盈、变幻的情感。
- 桃:寓意春天与美好的希望。
- 麦:象征丰收与努力的结果。
- 客子:代表外来的游子,体现对归属感的渴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桃间红树”主要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 A) 桃树的凋零
- B) 桃花的绚烂
- C) 桃树的生长
-
“客子叹游倦”中的“客子”指的是:
- A) 农家人
- B) 旅人
- C) 学者
-
诗人对生活的态度是:
- A) 热衷于浮华
- B) 向往简单的农家生活
- C) 忽视劳动
答案:
- B) 桃花的绚烂
- B) 旅人
- B) 向往简单的农家生活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陶渊明《饮酒》
诗词对比:
对比范成大的《槠洲道中》和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描绘了自然风光,但王维的诗更强调孤独与宁静,而范成大的诗则更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范成大相关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