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凭高阅士剑如林,故国风流变古今。
袨服云仍犹左衽,丛台休恨绿芜深。
白话文翻译:
站在高处,观赏众多士人如同林中剑影,昔日的风流人物在时光中已变得模糊不清。如今身着袍服的人依旧是左衽(古代服饰的左侧覆盖),但丛台的景象却让我不禁感叹,这片绿草丛生的地方让我感到遗憾和无奈。
注释:
- 凭高:指在高处,通常是指高台、山峰等。
- 阅士:观察、评赏士人,士人指有学问的人。
- 剑如林:形容众多士人聚集,剑拔弩张,仿佛树林般密集。
- 故国风流:指昔日国家的风采和风流人物。
- 袨服:古代官员或士人的服装。
- 左衽:古代服装的穿着方式,左衽为右衽的对立面。
- 丛台:指的可能是某个具体的台地或景点。
- 绿芜深:绿草茂盛,深厚的意思。
典故解析:
“剑如林”可以联想到古代士人风采,表达了对士人的赞美与怀念;“故国风流变古今”则蕴含着对历史变迁的深思,表现了对昔日辉煌的追忆与惋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范成大(1126年—1193年),字仲淳,号石湖,南宋诗人、词人,以山水田园诗闻名。他的诗歌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社会现实的关心,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南宋时期,正值历史变迁、国家动荡之际,范成大通过对丛台的描绘,反映了对故国的怀念与对士人的感慨,表达了对时局的忧虑。
诗歌鉴赏:
《丛台》通过对高处的眺望与士人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首句“凭高阅士剑如林”,不仅描绘了士人的聚集场面,更暗示了士人之间的竞争与冲突。随后的“故国风流变古今”,则是一语道破历史的无情,往日的风华已随时间的流逝而渐渐消散。
在这首诗中,范成大通过对袍服与左衽的提及,表现了对传统文化和历史的继承与尊重,但“丛台休恨绿芜深”一句却流露出一种无奈与惋惜。这里的“绿芜”象征着生机勃勃的自然,然而也暗示着人事的沧桑变幻。
整首诗在抒情中透露出对历史的反思,对士人理想的追求,以及对当下现实的无奈。诗中既有对古风的怀念,也有对现实的批判,情感深邃,意蕴悠长,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思考空间。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凭高阅士剑如林”:站在高处,看到士人们聚集,剑如林立,形容气氛紧张。
- “故国风流变古今”:昔日的风流人物在时间的流逝中消失或变得模糊。
- “袨服云仍犹左衽”:如今身着传统袍服的人仍然是左衽的穿法,表明对古制的延续。
- “丛台休恨绿芜深”:对丛台的深厚绿草感到遗憾,似乎一切都已不再那样辉煌。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士人与剑相提并论,增强了画面的动感与气氛。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形成了对称美感。
- 象征:丛台与绿芜象征着历史的变迁与人事的无常。
-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景象与情感,表达了对历史的惋惜与对士人理想的追求,反映了诗人对现实无奈的感受。
意象分析:
- 士人:象征着文化与理想,代表着追求知识与理想的群体。
- 剑:象征着竞争与冲突,暗示士人之间的较量。
- 袨服:传承与传统的象征,体现对古代文化的尊重。
- 丛台与绿芜:结合自然与历史,表现出生命的延续与历史的变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剑如林”中的“剑”主要象征什么? A. 武器
B. 士人的竞争
C. 自然景观 -
“故国风流变古今”表明了什么主题? A. 对当前政治的赞美
B. 对历史的惋惜与怀念
C. 对自然的热爱 -
“丛台休恨绿芜深”中的“绿芜”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生机盎然
B. 遗憾与无奈
C. 赞美与享受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饮酒》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比较范成大的《丛台》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通过自然景色表达内心情感,但范成大更侧重于历史的变迁与文化的追思,而王维则更倾向于个人的隐逸与宁静。两者都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情感表达,但主题与情感的侧重点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范成大诗文集》
- 《唐宋诗词流派与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