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杂俎 四首 其一》

时间: 2025-02-04 15:27:08

五杂俎,同心结。

往复来,当窗月。

不得已,话离别。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五杂俎,同心结。
往复来,当窗月。
不得已,话离别。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心心相印的情感,似乎在月光下相对而坐,时而相聚,时而分离,面对离别,不得不诉说。

注释:

字词注释:

  • 五杂俎:指的是一种杂烩,可能是指生活中的琐事或繁杂的事物。
  • 同心结:同心相印,情感交融的意思。
  • 往复来:意指彼此往来,沟通频繁。
  • 当窗月:窗前的月光,象征着清澈明亮的情感或思念。
  • 不得已:没有其他选择,情感的流露是不得已而为之。
  • 话离别:说出离别之情,表达对分离的不舍。

典故解析:

  • 此诗未直接涉及典故,但“当窗月”可与古代文人对月寄情的传统关联,表达对思念的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范成大(1126年-1193年),字君博,号蕙堂,晚号石湖居士,南宋时期的诗人、词人和散文家。他的作品以清新、明快著称,常表达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尤其擅长山水田园诗。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战乱频繁的背景下,诗人借助月光与离别的情感,表达了对生活的深刻感悟与对亲友的思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简短而富有情感,字句之间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离别的无奈。诗的开头“同心结”便将情感的主旨明确表现出来,人与人之间的心灵相连是诗人所强调的。紧接着的“往复来”则描绘了人与人之间频繁的交往,这种联系让人倍感温暖,但又因现实的无奈而显得尤为珍贵。

“当窗月”的意象极为动人,月光透过窗户,映照出诗人内心的柔情与思念。这样的意象不仅仅是一种自然景观的描绘,更是情感的寄托,使得诗人的内心世界在此时此刻显得格外明亮。最后一句“不得已,话离别”,将诗的情感推向了高潮,离别是生命中不可避免的部分,而在此刻,情感的释放更显得迫切和真实。

整首诗简练而富有深度,既有对友情的珍视,也有对离别的感伤,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和对人生的深刻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五杂俎,同心结:开篇即以“同心结”引入,表达了人与人之间深厚的情感联系。
  • 往复来,当窗月:往返的交往和窗外的明月相结合,暗示着在离别时仍能感受到彼此的存在。
  • 不得已,话离别:最后一句以无奈感结尾,表达了离别的痛苦和对朋友的思念。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同心结”比喻为深厚的情感联系。
  • 意象:利用“月”这一意象,象征思念和孤独。
  • 对仗:整首诗的句式对仗工整,增加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着离别展开,表达了在分别时对彼此情感的珍视与难舍,反映了人与人之间深厚的情谊。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思念、孤独、光明。
  • :象征内心的透明与开放,能够看见彼此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同心结”中的“心”指代什么? a) 心脏
    b) 情感
    c) 思想
    答案:b

  2. 诗中“当窗月”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思念
    c) 愤怒
    答案:b

  3. 诗的主题是什么? a) 离别与思念
    b) 友情的快乐
    c) 自然的美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范成大的《五杂俎》与李白的《静夜思》均以月光为背景,探讨思念与离别的主题。范成大更侧重于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而李白则更多地表现个人的孤独与思念。

参考资料:

  1. 《宋诗三百首》
  2. 《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3. 《范成大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