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东皋寺主僧知恭见寄》

时间: 2025-01-11 07:41:57

平地起丛林,工夫岁月深。

百吟三教髓,一饭十方心。

惯听人传说,閒将梦去寻。

书来足自慰,亦是老知音。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平地起丛林,工夫岁月深。
百吟三教髓,一饭十方心。
惯听人传说,閒将梦去寻。
书来足自慰,亦是老知音。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在平地上兴起的丛林,暗示着佛教的深厚根基和长久的修行过程。诗人通过吟诵经典,领悟到三教(儒、道、佛)的精髓,表达了对普世思想的深刻理解与包容。诗人习惯于听人们的传说,偶尔也会在梦中追寻这些故事。收到书信后,他感到心里安慰,这些书信正是他老朋友的心声。

注释:

  • 丛林:这里指的是佛教寺庙或道场,象征着修行的环境。
  • 工夫:指的是修行的时间和努力。
  • 百吟三教髓:指吟诵百遍,领悟到儒、道、佛三教的精髓。
  • 一饭十方心:比喻一顿饭可以让来自四面八方的人心灵相通。
  • 惯听人传说:指习惯于听别人讲述的故事。
  • 书来足自慰:收到书信使他感到内心安慰。
  • 老知音:指的是老朋友,能够理解他的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著,宋代诗人,生于徽州,工诗文。其诗风清新自然,常常表现出对自然和人文的深刻感悟。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东皋寺,寺主僧知恭是诗人朋友,诗人在此与朋友交流思想与感受,体现了宋代士人对于道德和修行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修行和文化传承的深思。开头的“平地起丛林”暗示着佛教的影响力在平凡的生活中悄然兴起,强调了修行的艰辛与持续。“工夫岁月深”则揭示了修行的过程需要时间的积累与心血的投入。

接下来的“百吟三教髓”,不仅展现了诗人对三教的认同与理解,也反映了对文化的深厚积淀。“一饭十方心”则以形象的比喻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共鸣与连接。

“惯听人传说”则表现出诗人对人间故事的好奇与追寻,而“闲将梦去寻”则隐含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生活的反思。最后两句“书来足自慰,亦是老知音”,不仅表达了友情的珍贵,也展现了诗人对书信交流的重视,反映了人际关系中的真诚与温暖。

整首诗语言精炼而意蕴深远,展现了诗人通达的智慧和对修行生活的深刻理解,给人以启示和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平地起丛林:在平坦的土地上建起了寺庙,象征着佛教文化的扎根与发展。
  • 工夫岁月深:修行需要时间和努力,暗示修行的艰辛。
  • 百吟三教髓:通过不断的吟诵,领悟到儒、道、佛的精华。
  • 一饭十方心:象征着共享的感觉和普世的情感。
  • 惯听人传说:对世间故事的熟悉与好奇。
  • 闲将梦去寻:在梦中追寻理想或想象的世界。
  • 书来足自慰:书信的到来带来了内心的安慰。
  • 亦是老知音:强调与老朋友之间深厚的理解与情谊。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一饭十方心”,将一顿饭比作心灵的共鸣。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上有明显的对称与平衡,增强了韵律感。
  • 象征:丛林、书信等象征着修行的环境和人与人之间的联系。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佛教文化的推崇,强调了修行的艰辛和人际关系中的真诚与温暖,体现了诗人对生活和友谊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丛林:象征修行的环境与佛教文化。
  • 工夫:代表努力和时间的积累。
  • 书信:象征友情与心灵的沟通。

这些意象体现了诗人对修行、文化传承与人际关系的深刻理解,充满了哲理与智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三教”指的是哪三种思想? A. 儒、道、佛
    B. 儒、法、墨
    C. 道、佛、名

  2. “平地起丛林”中的“丛林”主要指什么? A. 自然景观
    B. 佛教寺庙
    C. 个人修行

  3. 诗人用什么表达对友谊的珍视? A. “闲将梦去寻”
    B. “书来足自慰”
    C. “百吟三教髓”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同样探讨修行与人际关系的主题。
  • 苏轼的《题西林壁》:表达了对自然与哲理的思考。

诗词对比:

  • 陈著 vs. 苏轼:两位诗人都关注修行与文化的传承,但陈著的诗更侧重于对友谊的珍视,而苏轼则更强调个人的哲理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古诗词鉴赏》
  • 陈著相关研究文献与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