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家傲》

时间: 2025-01-11 10:05:37

越女采莲江北岸。

轻桡短棹随风便。

人貌与花相斗艳。

流水慢,时时照影看妆面。

莲叶层层张绿伞。

莲房个个垂金盏。

一把藕丝牵不断。

红日晚。

回头欲去心撩乱。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越女采莲江北岸。轻桡短棹随风便。人貌与花相斗艳。流水慢,时时照影看妆面。莲叶层层张绿伞。莲房个个垂金盏。一把藕丝牵不断。红日晚。回头欲去心撩乱。

白话文翻译:

越女在江北岸边采莲,轻轻摇动的小船随着风而行。她的容貌与莲花争相妍丽,流水缓缓流动,时常映出她的妆容。莲叶层层叠叠,像张开的绿伞;莲房一个个低垂,宛如金盏。那根藕丝牵连不绝,夕阳西下,回头想走,却心里一片迷乱。

注释:

  • 越女:指的是越地的女子,古代传说中的美丽女子,常常与莲花相联系。
  • 轻桡短棹:轻便的小船和短桨,形容舟行轻快。
  • 照影:指水面映出的倒影。
  • 莲叶:荷叶,有广泛的象征意义,代表清新与纯洁。
  • 藕丝:莲藕的丝,象征着牵连与不舍。
  • 红日晚:指夕阳西下的红色晚霞,象征着一天的结束和情感的迷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晏殊(991年-1055年),字仲明,号湘东,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词人。他的词风清新婉约,擅长描写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感,作品多涉及爱情与人生哲理。

创作背景:

《渔家傲》创作于宋代,这一时期社会安定,经济繁荣,文人们常以自然和生活为题材进行创作。晏殊通过描绘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色,表达了对爱情的细腻感受与对生活的热爱。

诗歌鉴赏:

《渔家傲》以其清新脱俗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越女采莲的场景,诗中充满了生动的画面感。首先,诗人通过“越女采莲”引入场景,描绘了江北岸边的自然美,轻舟在水面上轻轻摇曳,给人一种轻快的感觉。接着,诗人将人貌与花相斗艳的形象巧妙结合,表达了女子的美丽与自然的和谐。流水的慢,照影的情景,进一步渲染了女子的妆容,增加了诗的柔美气息。

在意象的运用上,莲叶、莲房和藕丝都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莲叶象征着遮蔽与保护,莲房则象征着丰盈与美好,而藕丝则暗示着情感的牵连与难以割舍。整首诗在夕阳西下的意境中,表现了女子对即将离去的无奈与迷乱,情感深邃而又细腻,令人感同身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越女采莲江北岸:开篇点题,直接交代了活动的场所和主体。
  • 轻桡短棹随风便:描绘了舟行的轻快,表现出一种自由自在的氛围。
  • 人貌与花相斗艳:将女子的美貌与花朵相提并论,显示诗人对美的赞美。
  • 流水慢,时时照影看妆面:通过流水的慢来衬托女子静态的美,流动的水面映出她的妆容,细腻而生动。
  • 莲叶层层张绿伞:形象生动,莲叶如伞,给予了女子庇护与温柔的环境。
  • 莲房个个垂金盏:金盏象征着丰盈,寓意着自然的馈赠。
  • 一把藕丝牵不断:藕丝的牵连寓意着情感的深厚与难以割舍。
  • 红日晚。回头欲去心撩乱:夕阳的意象与女子内心的矛盾交织,表达了复杂的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莲叶张绿伞”,形象地比喻莲叶的形态。
  • 拟人:流水的慢与女子的妆面形成互动,增强了情感的表现。
  • 对仗:在诗的结构中形成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美的赞美和对爱情的思考。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情感的细腻表现。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越女:象征着青春与美丽。
  • 荷花:象征纯洁与高雅。
  • 莲叶:象征庇护与自然的和谐。
  • 夕阳:象征时间的流逝和情感的迷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越女采莲的地点是哪里?

    • A. 江南
    • B. 江北
    • C. 湖畔
    • D. 山边
  2. 填空题:诗中“莲房个个垂金盏”,金盏象征__

  3. 判断题:诗人在文中表达了对离别的喜悦。(对/错)

答案:

  1. B
  2. 丰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柳永的《雨霖铃》

诗词对比:

  • 晏殊《渔家傲》李清照《如梦令》:二者都通过自然景物描绘女性的美丽,情感细腻但细节不同,李清照更多的是对失落情感的抒发,而晏殊则更偏向于对当下美好景象的享受。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晏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