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 其二 有赠》

时间: 2025-01-27 03:36:08

绝域功名行倦矣,长歌归去南中。

楼台花月一相逢。

倾杯延醉,夜挹泮塘风。

眼底未堪明日老,人间恰值春空。

华年锦瑟恨重重。

横塘十里、何处觅芳踪。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绝域功名行倦矣,长歌归去南中。
楼台花月一相逢。倾杯延醉,夜挹泮塘风。
眼底未堪明日老,人间恰值春空。
华年锦瑟恨重重。横塘十里何处觅芳踪。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功名的厌倦,决定归去故乡,纵情高歌。在楼台花前月下,偶然相逢,举杯畅饮,夜风轻拂。诗人感叹自己尚未承受老去的悲哀,而此时正值春光明媚。对华年如梦的感慨,恨意重重,难以释怀,不知何处去寻找那消逝的芳踪。

注释:

  • 绝域:指远离世俗名利的地方。
  • 功名:指官职和名声。
  • 长歌:指高歌,表达豪情。
  • 泮塘:指水塘,诗中意象。
  • 华年:指美好的年华。
  • 锦瑟:象征美丽的事物,也暗指复杂的感情。

典故解析:

“泮塘”是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常用于描绘美丽的自然景色和情感的寄托。诗句中的“十里”则可能与古代的“十里桃花”相呼应,寓意春天的美好与希望。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陈永正,生于20世纪末,活跃于当代诗坛,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赢得读者喜爱。
  •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作者经历了功名之路的沉浮之后,心中对名利的厌倦及归乡的情怀愈发强烈。

诗歌鉴赏:

这首《临江仙 其二 有赠》展现了诗人对功名利禄的淡泊与追求内心宁静的情怀。开头几句以“绝域功名行倦矣”直入主题,表明了诗人对名利的疲惫和厌倦。接着,诗人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夜景,楼台花月相逢,暗示着生活中的美好瞬间,然而这种美好却不能掩盖内心的孤寂和对未来的担忧。“眼底未堪明日老”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感慨,而“华年锦瑟恨重重”则揭示了对青春流逝的无奈与惋惜。最后一句“横塘十里何处觅芳踪”更是将诗人的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与渴望。全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哲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绝域功名行倦矣”:表达诗人对功名的厌倦。
    • “长歌归去南中”:决意归乡,放声高歌。
    • “楼台花月一相逢”:描绘美丽的夜景。
    • “倾杯延醉,夜挹泮塘风”:表达洒脱、放纵的情绪。
    • “眼底未堪明日老”:感叹人生短暂。
    • “人间恰值春空”:正值春光明媚,但也带有空虚感。
    • “华年锦瑟恨重重”:对美好年华的追忆。
    • “横塘十里何处觅芳踪”:对逝去美好的追寻。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倾杯延醉,夜挹泮塘风”形成了和谐美的对仗。
    • 比喻:华年与锦瑟的结合,形象生动。
  • 主题思想:诗歌表达了对功名的厌倦、对青春的怀念以及对美好时光的追寻,情感基调深沉而细腻。

意象分析:

  • 泮塘:象征宁静与美好,寄托情感。
  • 花月:代表青春与爱情的美好时光。
  • 华年与锦瑟:象征繁华而又复杂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绝域功名行倦矣”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名利的渴望
    B. 对名利的厌倦
    C. 对故乡的思念
    答案:B

  2. “楼台花月一相逢”中的意象主要描绘了什么? A. 自然景色
    B. 人生哲理
    C. 乡愁
    答案:A

  3. 诗中“华年锦瑟恨重重”主要表达了对什么的感慨? A. 对名利的追求
    B. 对青春的怀念
    C. 对人生的无奈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苏轼的《水调歌头》
  • 诗词对比

    • 李白在《将进酒》中同样表达了对人生的洒脱与豪情,但更侧重于对酒的欢愉;而陈永正则更注重对内心情感的细腻描绘。

参考资料:

  • 《中国现代诗歌选》
  • 《古典诗词鉴赏》
  • 《陈永正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