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花》

时间: 2025-01-10 19:00:04

褰裳拥鼻正吟诗,日午墙头独见时。

血染蜀罗山踯躅,

肉红宫锦海棠梨。

因狂得病真闲事,欲咏无才是所悲。

看却东风归去也,争教判得最繁枝。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褰裳拥鼻正吟诗,日午墙头独见时。
血染蜀罗山踯躅,肉红宫锦海棠梨。
因狂得病真闲事,欲咏无才是所悲。
看却东风归去也,争教判得最繁枝。

白话文翻译:

我提着裙子,捂着鼻子在吟咏诗歌,正值午时,独自一人坐在墙头欣赏花的盛景。
山中的踯躅花如血般红艳,海棠和梨花的颜色也是肉红色的宫锦。
因着狂热得了病,这真是无谓的事情,想要吟咏却无才艺,真令人悲伤。
看着东风已经归去,怎么能分辨出哪一枝是最繁盛的呢?

注释:

  • 褰裳:提起裙子,古时女子着装的方式。
  • 拥鼻:捂住鼻子,可能是因为花香太浓。
  • 蜀罗:指一种红色的绸缎,常用作比喻,形容鲜艳的颜色。
  • 踯躅:即杜鹃花,因其颜色鲜艳而著称。
  • 肉红宫锦:形容花色鲜艳、华丽。
  • 因狂得病:因过于狂热而得病,表现出作者的痴迷。
  • 争教判得:怎么能够分辨出,带有疑问的语气。

典故解析:

  • 踯躅:古代诗词中常用来象征离别与哀愁,表现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感伤。
  • 东风:象征春天的到来,带来繁花似锦的景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韩偓(约724年-约787年),字子华,号天池,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物为题材,表达个人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思考。

创作背景:

本诗作于唐代,正值诗人对春天花开的热爱,结合自身的感受与对生活的思考,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无奈。

诗歌鉴赏:

《见花》一诗通过描绘花的美丽与作者的情感,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诗人内心的挣扎。开头以“褰裳拥鼻”引入,生动形象,读者仿佛能看到一位女子在墙头边吟咏边欣赏花朵的情景。诗中“血染蜀罗山踯躅,肉红宫锦海棠梨”描绘了春天花开的盛况,鲜艳的色彩让人感受到生命的活力。

然而,随着诗意的深入,作者却因狂热而感到无奈,产生了“欲咏无才”的悲哀。这种自我反思让整首诗在美景与情感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最后一句“争教判得最繁枝”流露出对花的复杂情感,既渴望欣赏又感到难以取舍,似乎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短暂而无常的惋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褰裳拥鼻正吟诗:描绘诗人在春日午后,欣赏花朵的场景,带出一种轻松闲适的气氛。
  2. 日午墙头独见时:表现诗人独自一人的状态,暗示孤独的情感。
  3. 血染蜀罗山踯躅:鲜艳的蜀罗色彩与踯躅花的美丽形成鲜明对比,象征生命的绚丽。
  4. 肉红宫锦海棠梨:进一步描绘其他花卉的美丽,营造出一幅繁花似锦的画面。
  5. 因狂得病真闲事:反思自身的狂热,表现对美的追求与无奈。
  6. 欲咏无才是所悲:内心的抑郁,表达对自身才华的自觉不足。
  7. 看却东风归去也:东风象征春天的结束,暗示美好事物的短暂。
  8. 争教判得最繁枝:感叹对繁花的珍惜与难以选择,表现对时光流逝的惋惜。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花的颜色与蜀罗、宫锦相提并论,形象生动。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花开的热爱,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自身才华的自卑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通过对花朵的描写,反映出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珍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生命、繁荣与美好。
  • 东风:象征春天与生机,暗示时间的流逝与变化。
  • :象征对美的追求与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踯躅”指的是哪种花? A. 玫瑰
    B. 杜鹃
    C. 菊花

  2. 诗人因何事感到悲伤? A. 对生命的无奈
    B. 对才华的不足
    C. 对朋友的离去

  3. “东风归去”暗示了什么? A. 春天的结束
    B. 夏天的来临
    C. 秋天的到来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 - 杜甫
  • 《赋得古原草送别》 - 白居易

诗词对比:

  • 《春望》:同样描绘春天的美丽,但更加强调国家与个人命运的关系。
  • 《赋得古原草送别》:通过草的生长与凋零,反映人生的无常。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诗鉴赏辞典》
  • 《李白、杜甫与唐诗的魅力》